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 . 以下“中国古代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传播示意图”中,指南针的传播路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020-06-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历史记录每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个国家的发展提供启示。

材料一       2010年,北京大学得到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收藏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简牍。这批简牍出土于同一地点,抄写于同一时期,字体主要是隶书,小部分是篆书。

卷号简牍内容摘录初步研究成果
Ο《三十一年质日》记载“卅一年十月乙卯朔庚寅”“质日”为秦汉时常见的表格形式的日历
《道里书》记述了江汉地区的水陆交通路线和里程所记地名多位于秦南郡范围内,江陵、安陆、销等是县一级地名
《制衣》记录的剪裁方法是为二尺五寸幅宽之布设定秦国确定标准布幅宽“二尺五寸”;西汉初年则规定为“二尺二寸”
《田书》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汇编,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六尺为步”;《说文》载“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推断以上简牍抄写的时期,并扼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反映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巨变。



14-20世纪全球视野下的近代化示意图


(2)①依据材料二,从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两方面,归纳17世纪以前西欧迈入近代社会所具备的前提条件。
②围绕“全球视野下的近代化”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外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人类探索宇宙大事记

时间事件
1543年哥白尼通过多年的观测与分析,提出“日心说”
1632年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宇宙
1687年牛顿发现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用于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人类第一次飞上太空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
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20世纪后期以美国、俄罗斯为首,欧洲、日本等参与组建国际空间站
2019年中国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张载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下图是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


图所示情况反映出当时
A.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B.文化重心的南移已完成
C.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
D.经济发展决定文化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

A.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
B.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C.国家教育体系的健全
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
5 . 如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情况示意图。这种变化反映了汉代
A.法、儒以外学派的消灭B.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C.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5371次组卷 | 7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6月考前适应性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成就之一的进化论,对生物学、哲学及社会学影响巨大。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1831年,22岁的达尔文自费登上了英国皇家海军“贝格尔”号探测船,随船进行了为期5年的环球科考。这5年的见识,让达尔文从一名正统的基督徒变成了无神论者,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思考生物的起源问题。“贝格尔旅行是我平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它决定了我今后的整个事业。

——摘自ParickTort《达尔文——进化论之父》



                         贝格尔号航行路线示意图
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第二章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
第六章: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与异议第九章关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性第十章关于生物的地质演替
……第十二章:具有亲缘关系的物种的分类
材料二: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整个事业的代表性著作及书中的主要观点。为求救亡图存”,19地纪末维新派主动引进进化论,简述代表性人物严复所作的贡献。       
(2)综合以上所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 . 下图为《诸子百家示意图》,标记了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思想。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思想家们围绕社会变革提出政治主张
B.战国时期儒家学说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各派学说都成为当时改革的指导思想
D.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思想较为活跃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时候,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研究范式:一是“激进——保守”范式,即主张西化、欧化或苏化,认为传统性与现代性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二是“抗拒——调适”范式,即主张以传统去适应、调节和融合现代化,凸显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三是“传统的发明”范式,即认为要想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赋予源于西方的现代性以一种中国主体的身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性的生长点。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思想演变过程示意图。

——何爱国《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1912—194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结合上图并运用相关史实,对上述任一研究范式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18-02-06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展示研究示意图,由此可见该学习小组在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山水画与文人画的区别B.宋明理学与山水画的关系
C.道家与宋明理学的关系D.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