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汉字“丁”的变化如图示:甲骨文中的“丁”,表形色彩浓厚,状如榫卯结构中的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竹钉、木钉。金文中的“丁”,宇形与甲骨文大致相似,侧视字体中,似乎可见钉帽的形状。篆书中的“丁”字分化出“钉”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丁”字的金属质地。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图示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一1552年)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人们
A.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B.看到当时摔跤运动发展
C.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
D.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2019-01-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模拟测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3 . 下图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

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
B.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
C.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
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下图所示,图示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可能是
A.印刷本总数、神学典籍、古典暨复古作品
B.手抄本总数、神学典籍、科学著作
C.手抄本总数、科学著作、古典暨复古作品
D.印刷本总数、神学典籍、科学著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读下图,图示现象反映了西汉时期
A.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B.研究儒家思想有利获取功名
C.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D.儒学对社会基层影响力增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金观涛曾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偶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如下图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使图示符合材料描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6-11-18更新 | 5807次组卷 | 2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对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问题,史学界多有研究。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见图示)

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地位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角度广泛,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2-13更新 | 117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