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我在他们所反对的方面看到的是对全部文化遗产更彻底、更全面的抨击。陈独秀倡导“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种种抨击不仅指向传统的儒家社会,而且指向整个传统。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
(3)据材料三,指出“他们”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谈谈你的认识。
(4)综合以上材料,促成近代中国思想转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6-11-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一中高二上限时训练(二)历史试卷

2 . 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

——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促成近代中国思想转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基础帐薄在乡编造,正本留乡,副本呈县,郡、州无法直接掌握帐薄的情况。乡吏操控了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权利,中央监督、审核有关国计民生的各种数据,造假严重,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基础帐薄转而由国家控制力更强的县廷负责制作,一式多份,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中央据此可以更深入的掌握实际情况,发现地方弄虚作假,也可以利用同一时期的相关簿籍或前后不同的时期同类薄籍进行查核。

——摘编自张荣强《简纸更替与中国古代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

材料二   以文书为基础的行政,与文书的形态、材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略微夸张一点说,中国古代集权国家就是确立于简牍这样的书写材料之上的。书写材料在相当程度上规定着行政体系, 一旦书写材料发生变化,行政制度就会受到影响,从逻辑上讲,它甚至最终影响到国家政治的变化。在简牍的基础上展开的汉帝国的行政,与纸张时代的唐代的政治之间,必然是有区别的。

—— 【日】富谷至《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文书行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2022-12-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赢在新高考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Clark和Cummins收集了1500-1914年间1.4万多英国人的遗嘱记录,其中包括逝者的财产清单、子女、年龄、职业等信息。他们发现,16世纪中,富人(财富水平位于最高的三分之一)的净生育率为5.9个小孩,而穷人(财富水平处于最低的三分之一)的净生育率为3个,富人与穷人的净生育率差为2.9个;到17世纪末,富人净生育率下降到3.5个,而穷人净生育率降到2.5个:但是工业革命之后,到1820年,富人和穷人的平均净生育率持平,都为3个;而20世纪以来,富人生育率却低于穷人。尤其是,在1820年以前,显然是越富的家庭,净生育率越高;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富人和穷人在生育率上无区别:再往后,则反过来,越穷的家庭,小孩数量越多。在这400多年里,穷人的净生育率维持在2.5-3个之间,而富人生育率一直在下降。

材料二 量化方法在20世纪50、60年代就进入历史研究。但由于缺乏计算机和数据库工具,这种应用一直有限。过去40年里,电脑能力、数据库化、互联网化都突飞猛进,这些变迁带来最近十几年在历史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革命,许多原来无法做的长历史研究今天可以做。量化历史研究不只是用数据说话,也不只是统计检验以前历史学家提出的假说,而是也带来新认知。

——上述材料摘编自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与新知识革命——以财富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历史研究为例》


(1)据材料一概括子女数量跟财富的关系,结合所学说明这一关系。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量化历史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史学价值。
2023-09-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冷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三中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时期创立的?依据材料三指出后来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2020-12-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觉得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科学都相对具有“官办”性质。...天文学家“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文化更低、更下一层的技师和工匠也无疑同样具有这种官僚性质”。

----李约瑟《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就很发达,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农学和农业技术知识得到了丰富的积累。专业....内容十分丰富。一些与手工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学科,像力学、物理学等都不像与农业关系密切的一些学科那样发达,也不成体系。

----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开启了科学的春天。...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为稳增长保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201918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及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主要原因及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兴,著为规条,巡方督学,岁上其事。大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乌头绰楔(官署牌坊),照耀井闾,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虽间有以文艺显,要之节烈为多。呜呼!何其盛也。    

——《明史·列女传序》

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表
隋唐
12232152271419428
1912212286882814
合计141612743582912323

——据董家遵《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

材料二   自明代中后期以后,妇女生活出现了重大的转向。从当时浙江永嘉县的实例来看,妇女不但“行鬻于市”,即公开在市场从事买卖活动,而且轻率出入官府公庭,涉足诉讼案件。在广东的琼州,“妇女出街市行走买卖”,亦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据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转向》

材料三   三言二拍为明末小说集的合称,其中一些篇章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周胜仙与白娘子便是其中的代表。

女主人公周胜仙偶遇樊楼酒肆的小老板范二郎,“四目相对,俱各有情”,周胜仙心想,“我若嫁得一似这般子弟,可只好哩!今日当面错过,哪里去讨?”于是她主动向男方传递爱慕之情。
——《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白娘子爱上了许宣,在向许宣表明心迹时,说道:“小官人在上,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奴家亡了丈夫,想必和官人有宿世姻缘,一见便蒙错爱。正是你有心,我有意。烦小乙官人寻一个媒证,与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对,却不是好。”许宣听后欣然接受。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明代妇女状况是否矛盾?请予以说明。
(2)指出材料三的史料价值,并说明在运用该类型的材料时要注意的问题。
(3)除了明代妇女问题外,上述材料还可用于研究哪些问题?(写出两个研究主题)
2021-12-30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面貌深受所处时代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初,河南“洋货山积,土货寥落.无论大小市镇,触目无非外货”。“河南农村中贫困的农民离乡背井出外谋生者一天天增加”,“滑县、封邱、阳式、原武、延律诸县,每年总有大批农民,成群结.出外工作”。

——谢晓鹏<20世纪初河南城市化启动的主要动力》

材料二 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从一月四日起至二月五日止,共三十二天,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得的道理,完全相反。

据去年十一月省农民协会统计,全省七十五县中,三十七县有了组织,会员人数一百三十六万七千七百二十七.凡有农民运动各县,梭镖队便迅速地发展。这个广大的梭镖势力,大于前述旧武装势力,是使一切土豪劣绅看了打颤的一种新起的武装力量。农民学校有些已经举办,有些正在筹备,平均每乡有一所。他们非常热心开办这种学校,认为这样的学校才是他们自己的。农民运动发展的结果,农民的文化程度迅速地提高了。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对河南农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回到湖南,实地考察”的背景,并据材料二说明该考察报告对研究20世纪20年代历史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新式学校的典型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咸丰九年,时任翰林院编修郭嵩焘奏请设立外语学院以悉夷情,到奕等上奏“统计全局”之议,提出“查与外国交涉事件”中“语言不通,文字难辨”的难题,同文馆终在1861年1月准奏开办。同文馆聘请西人仅教习八旗子弟外国语言文字,“不准传教”,同时嘱汉文教习暗中稽查。同治五年(1866年),总理衙门奕等人奏请同文馆在已有英、法、俄三馆之外,增设一馆,专习天文、算学,招生对象不限于八旗子弟,而是扩大到满汉举人,五贡生员,以及正途出身五品以下京外各官,延请西人教习。

——摘编自徐旖瑶《近代中国洋务思潮论争始末——以知识精英为研究视角》

材料二 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五曰文献科,各国语言文字附焉;六曰武学科,水师附焉;七曰农学科,种植水利附焉;八曰工学科,制造格致各学附焉;九曰商学科,轮舟铁路电报附焉;十曰医学科,地产植物各化学附焉。

——摘编自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同文馆开设的背景并分析其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上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否定京师同文馆的理由。与同文馆相比,京师大学堂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中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的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具有哪些特征?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总计百分比
哲学宗教102232377.0
文学艺术83411264.9
史地810902012824.0
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
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
应用科学3324265610.5
杂录52247387.1
总计5732321123533
百分比10.76.060.223.1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专业备注
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政治、法律
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农学、林学等
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