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国家更为持久和稳定的标志和符号……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指出,1955年要发动全国讨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55年,《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全国印行,各地的群众讨论陆续展开,并对草案高度拥护。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繁体字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是严重的妨碍。方案强调国家对汉字简化的支持态度。改革文字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根据21世纪初的国家调查数据显示,89.58%的人选择阅读相同内容的简体字印刷品,95.25%的人平时主要写简体字。下表内容为近现代以来新词汇事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发、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學、科學、總统共和、格致学、科学、总统
其他西學、洋錢、孔子學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摘编自陈先松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体现的人民立场》等

材料二   英国的殖民地开办了许多免费的教授英语的学校,对拔尖学生发放奖学金。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场。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150年中,约一半的科学技术文献是用英文写作的。在国际海事救助和航空管制方面,各国按英美国家的安全和技术标准统一使用英语。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和美国已是世界重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国。

——摘编自《英国近近现代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在不同时期重视语言文字的原因和新中国文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两国文字变革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语言文字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2-09-1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演变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准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20世纪80年代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试题改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必须史论结合。)

2018-07-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予、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用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二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三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刷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中后期欧洲印刷业蓬勃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法国“印艺社”的特点。
2020-05-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序号

崇拜人数

被崇拜者

1

153

孔子

2

61

孟子

3

17

孙中山

4

11

颜渊

5

8

诸葛亮、范仲淹

6

7

岳飞

7

6

王守仁

8

4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

9

3

程德全

10

2

苏轼、康有为、袁世凯等

11

1

伯夷、周公、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安重根等

12

23

无崇拜者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1913—7-1

材料二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答案却大相径庭,结果如下: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京大学日刊》1924—3-5


(1)从整体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各有何特点?
(2)你认为什么因素导致了民意测验的某些结果差别如此之大?
(3)如果引用上述资料作学习和研究,你认为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2019-12-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 .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7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总计百分比





哲学宗教102232377.0
文学艺术83411264.9
史地810902012824.0
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
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
应用科学3324265610.5
杂录52247387.1
总计5732321123533
百分比10.76.060.223.1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表2

科目专业备注
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政治、法律
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农学、林学等
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中在译书类别和国别方面各有什么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2018-01-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一  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


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冲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述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统计结果如下:
序号
崇拜的人数
被崇拜者
1
153
孔子
2
61
孟子
3
17
孙中山
4
11
颜渊
5
8
诸葛亮、范仲淹
6
7
岳飞
7
6
王守仁
8
4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
9
3
程德全
10
2
苏轼、康有为、袁世凯等
11
1
伯夷、周公、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安重根等
12
23
无崇拜者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1913-7-1
材料二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有“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的问题,回答者大多数来自学生,答案却大相径庭,结果如下:
1923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民意测验第6题统计表
---------------------------------------------------------------
姓名票数姓名票数姓名票数姓名票数
---------------------------------------------------------------
孙中山473陈独秀173蔡元培153段祺瑞45
胡适45梁启超29吴佩孚27李大钊25
章太炎10冯玉祥7袁世凯5康有为3
黎元洪1孔子1庄周1诸葛亮1
曾国藩1汉武帝1
合计:1056
--------------------------------------------------------------------
姓名票数姓名票数姓名票数姓名票数
--------------------------------------------------------------------
列宁227威尔逊51罗素24泰戈尔17
爱因斯坦16威廉二世12杜洛斯基12华盛顿11
甘地9杜威9俾斯麦9林肯9
托尔斯泰7路易·乔治6马克思6马丁·路德1
合计:497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京大学日刊》1924-3-5
回答:
(1)从整体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各有何特点?
(2)你认为什么因素导致了民意测验的某些结果差别如此之大?
(3)如果引用上述资料作学习和研究,你认为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2017-02-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14—16世纪,在意大利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维多里诺及其“快乐之家”》
材料三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一一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需要解决,而这些无知的选民是无力回答、无力解决的,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自《近代英国教育》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人才观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盂都亚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向。
2016-11-27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上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