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疫情的爆发往往引起人们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浩劫当前,这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了;因为神父和执法的官员,也不能例外,都死的死了,病的病了,要不就是连一个手下人也没有,无从执行他们的职务了;因此,简直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在这种情况下,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开始抬头。

——薄伽丘《十日谈》

薄伽丘笔下的人物崇尚与大多数前辈不同的品质。他们不再热衷于虔诚、军事技艺,而认为智慧和灵活对成功来说是必要的。……报酬和胜利属于那些活跃的或者自助的人。

——美国历史学者罗伯特·戈特弗里德《黑死病:中世纪欧洲的自然和人类灾难》

材料二   2020年3月,白宫表示考虑以联邦政府名义下达对纽约州等三个疫情严重州的强制隔离,遭到纽约州州长科莫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联邦政府向这些州宣战”。因为根据联邦分权原则,对重点疫区是否采取强制隔离属于各州行使的权力,联邦政府无权用强制性手段干预州政。除非各州愿意让渡一部分治权,联邦政府无权统一部署旨在切断病毒传播链的强制性措施。

——魏南枝《美国抗疫不力的政治制度症结》《光明日报》2020年06月14日 08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部著作的史料价值。运用这两则史料研究文艺复兴运动,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并概括黑死病对欧洲思想领域的影响。
(2)材料二认为美国抗疫不力与什么政治制度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简要评析。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心和文化载体的双重角色,参与了时代建构工程,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梁启超说:“洋务派译出各书,多二十年之旧籍,彼中人士已吐弃不道,且屡经笔舌,每失其意。”“彼中群学,日新月异,新法一出,而旧论辄废”。他批评一些讲洋务的人,“其于西政非不少有所知也,而于吾中国之情势政俗,未尝通习,则其言也,必窒碍不可行。”康有为想要仿效俄国、日本的“以君权雷厉风行”,至于俄国、日本的变法“条理虽多”,也只是适当进行选择。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维新与学习西方》

材料三   共产党人正因为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和自己的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之点,所以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否则就没有这种可能了。这就是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上的统一战线。孙中山所谓“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9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思想相对于洋务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论》发表的意义。
3 . 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2020-11-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以挽救民族危亡,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就是西方之技术,于是在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因此兴起。1861年初,清政府宣布设立总理衙门和北洋与南洋通商大臣,是洋务运动的先声,然后以派员采购外洋船炮并自行仿造为开路,随之在各地建立起一批军事工业。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

——摘编自《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许多有识之士主张以西方的物质文明来匡扶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但并未扭转中国的积贫积弱之势。戊戌时期,谭嗣同、严复抨击了君主专制,康梁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他们提出了变政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进化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新思想家的新民观》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5 . 近代有识之士通过反思、选择、取舍、改造和更新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取得了较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有识之士反省中国传统文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的。例如,康有为显然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由、平等、博爱和天赋人权的学说,又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孙中山也是如此。可以这样说,凡是近代有成就的学者,很少对民族文化持虚无主义的态度或者完全肯定的态度。当时,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冲突、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形成一种错综复杂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五四时期的进步学者对传统文化的剖析、研究,以及用西方近代文化与之对比研究都达到了新高度,取得的成绩超出前人。即使新文化运动中有全面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的言论,也并非这场深刻的文化运动的主流。只有民族精神的振奋,才能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而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来源于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创造。因此,对传统文化,立足点是肯定其精华,这样才能科学地舍弃其糟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


据材料并结合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有识之士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及其所实践产生的思想文化意义。
2020-11-2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6 . 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统治阶级生活奢侈无度,官员以“受贿为生,往往致富”,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以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他认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的正常的“欲”,他要灭的是“物欲”或“嗜欲”。朱熹还根据当时国家和朝野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之说。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主张在当时的遭遇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的原因。
7 .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在《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东京汴梁首次出现了专门的娱乐休闲场所一“瓦子”。瓦子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娱乐中心,每个瓦子内设戏台、后台、观众席等。演出内容有说书、小唱、杂剧、皮影散乐、舞蹈等。临安的游湖服务,是市民娱乐服务的重要方面。每逢节庆、假日,西湖游船如织,游人聚集。湖中专为游人提供商品的小船往来不绝,卖羹汤、卖时果、卖酒水、供菜蔬供茶果等。一时间湖面热闹非凡,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选自《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对儒学的继承与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形成新哲学体系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
8 . 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它首先在意大利兴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谁又能想象的到,这一切,竟是人们对于黑死病瘟疫肆虐、整个欧洲陷入瘫瘓之中的一种本能反应?大瘟疫和伴随而来的封建主义危机带来了饥饿、战争、愚昧、冷漠、迷信和死亡。就意大利政局来说,政治分裂导致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罗马之间战争不断,法国、德国则在意大利争霸,加深了意大利社会秩序紊乱和经济崩溃。在这种情境下文艺复兴运动爆发,新文化就成了灿烂阳光,在文化上起到维护意大利统一的作用。

——朱孝远《欧洲文艺复兴的当代启示》

材料二   文艺复兴学者大致上对基督教采取的观点颇类似于古人的宗教观,那就是:宗教是个基本的存在,大体而言是件好事或者说有存在的必要,只是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事情值得关注。宗教不该钳制生活和思想的一切,而这正是教会一贯的目的。随着文艺复兴来到,在世俗的世界里,宗教可以存在,但是属于私人事务,或是一群人受到某些信念所吸引的结社团体——就像我们今天的世界。宗教不能左右社会,不能强制每个人遵守规定和仪式,也不能宰制思想。

——摘编自约翰·赫斯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爆发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的实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学者对待基督教(宗教)的基本态度。
(3)据材料一、二,归纳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影响。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9年)“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清明节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观点的发展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新内涵。
2020-10-15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0 .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彼特拉克在他的《歌集》中写道:根之力量、草之汁液、花之美丽多彩,声、色、嗅、味在对立中组成之和谐,天下地上和大海中众多的生命之物……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服务于人。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近代部分》

材料二 路德在还没有得到罗马当局的这种决定(开除教籍的处分)之前,曾写信给朋友说:“我已经痛下决心,无论罗马当局如何处理,我都满不在乎了。”这段时间内,他所散布的著作和言论中,声明他的理论是:教友一律平等;人人可以当祭司;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皇帝和王侯比教宗更有召集大公会议的权力,等等。

——摘自《马丁·路德》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哲人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的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核心思想,并指出其时代内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路德面对教廷压力的态度与主张。(不得抄袭原文)
(3)据材料三从经济、宗教、政治三个角度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在欧洲的表现。
2020-10-15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必修)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