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主张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斯与董仲舒的上述主张的实质以及主张施行后产生的社会效果的不同之处。
2022-03-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用数学的计算来说明各个星球相互间的关系。从牛顿开始,科学研究有两条途径:第一条   是数学思维。第二条   途径是归纳和实证。这两种思考方式和形而上学的纯逻辑的推论相比较,其研究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是很不一样的。因此,牛顿的出现及牛顿理论不可动摇之地位的确立应该是近代科学的起始。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在牛顿学说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正统学说时,它就成了众矢之的。在几个世纪之间,诗人们怀疑他,甚至把他妖魔化——他精明的头脑,他冷冰冰的科学。19世纪初,浪漫派开始责备牛顿在工业化和机械化中扮演的角色,浓烟滚滚的工厂令天空变得暗淡。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
(2)阅读材料二,写出两位英国“浪漫派”诗人。结合所学,提炼材料二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主要冲突。
2022-04-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宋代在很多方面打破传统中国沉闷的作风而别开生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政治方面讲,为保持门面上之前后一致,宋朝几乎恢复了唐朝所有衙门职司,同时也创立了许多新机构,这些新机构功能上更具弹性,在业务上超越旧有组织。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城市勃兴,内陆河流舟楫繁密,造船业也突飞猛进。中国内地与国际贸易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铜钱之流通也创造了新纪录,之后再未为任何朝代打破。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宋时官员们有丰厚的俸禄,以满足奢华生活的需求。宋代的官员大多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士大夫,他们的享乐方式通常是轻歌曼舞,浅斟低唱。宋代文人大多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他们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的分工对词的发展大有好处。都市繁荣,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新机构”的功能,并简述宋代在“市”“国际贸易”方面显著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词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破诗与词的界限”的文学家。
2022-03-1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9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西周的毁灭,封建体制的解体,演变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传统制度的崩溃,以及与其配合的伦理价值体系的破坏,导致了当时整个中国的大震撼。……一时思潮起伏,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出现了两座文化高峰,开创了我国学术思想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摘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常有儒生弟子传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摩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一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并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这一时期学术局面形成的地位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概括指出李斯、董仲舒提出的不同建议,并说明其共同目的。
(2)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论语·季氏》篇记载,有一次,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从他面前经过,孔子问:“学过《诗》了吗?”孔鲤答:“还没有。”孔子说:“不学《诗》,就没法说话”孔鲤听了,就回去学《诗》。

——杨伯峻《论语译注》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孔子的收徒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
(2)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诗经》文学特色的角度,说明孔子注重“诗教”的原因,指出《诗经》的深广影响。
2020-06-0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6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选考)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真正使中国人切身地感到世界的存在,在七万里之外竟然存在一个能打败数千年文明古国的蕞尔小夷。这么远的距离,那么小的国家,光是这两个数字就足够使中国人深切地认识到,传统的地理观念必定存在着某种毛病。于是就在战争期间与战争之后究心于世界地理,产生了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理著作,一是魏源的《海国图志》,一是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如果说魏源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那么徐继畬就是第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人。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周振鹤《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材料二:


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畬《瀛环志略》
“海国”自唐宋以来多见于诗文中,意思为“海外之国”,与“海内”相对:海内即天下,海外即四夷。《海国图志》即《四夷图志》。“瀛环”是徐继畬发明的词汇。“瀛”指大海,瀛所环者,全世界也。徐继畬知道地球上陆地被大海包围,故取此名。
内容没有包含中国在内。内容中包含了中国,并把中国置于亚洲中。
1841年受林则徐嘱托开始着手编写,于1842年完成五十卷本。以《四洲志》为底本,抄撮现成文献资料为主。开始于1843年,完成于1848年,共计十卷。广泛搜集资料、大量吸收西方地图,加以缜密考证,有所弃取。
第一部分为海防思想、第二部分为世界地理、第三部分是杂录。全书贯穿经世致用的思想,魏源指出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不以提出具体对付夷人的办法为己任,而是从纯学术角度介绍各国的地理与政治制度,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作此书的旨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原因及该书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徐继畬“正眼看世界”的表现。
8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一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守仁,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守仁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唐朝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分别是谁?并请各举一部他们的代表作品。
2010-04-20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白云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