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在经验与理性两方面,18世纪更强调理性,以理性来考察一切。如果说17世纪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那么18世纪就是“我在故我思”,18世纪成了“以头立地”的理性的世纪。启蒙运动主要用理性来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理性来破除信仰,以及要顺应“自然”。这里的“自然”是17世纪后在近代科学精神感召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观念。在有社会前,人即处于自然状态,具有固有的内在的善恶感,这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同样,自爱、自由也是每个人应享受的自然权利。启蒙运动者以此反对第一、第二等级,主张人人平等。拉美特利强调人是机器,王公贵族概莫能外,目的也在于此。得出人的“自然状态”,显然体现了近代科学的分析和还原方法,由“自然状态”进而得到的启蒙运动理念,成为人类行为普适的底线(并不是全部)。

——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中的近代科学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中所体现的近代科学精神并指出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认识到儒学的价值,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价值观。
(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为“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采取了什么措施?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是怎样实施的?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现代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2021-04-19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3 .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市民文化的崛起是南宋杭州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特点。

——林正秋(宋史研究专家)

材料三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2)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

综合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2016-11-27更新 | 32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时期儒家担当观开始形成。孔子为挽救危局,奔走列国,敢于担当。孟子声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含我其谁?《论语》中有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所以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含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摘编自徐月高《谈儒家的担当观》

材料二到了宋代,由于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士绅的规模日渐扩大。士绅阶层是平民社会当中连接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将一君万民的社会结构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三鲷八条目则进一步内化于一般士绅的心性当中,日常的洒扫应对亦可体会天地之理,修身齐家亦有治国平天下之功,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要》

材料三清初思想家在许多问题上继续发扬光大了晩明的进步思想,比如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唐甄鳇续批判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愿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都是这种精神指导下的成果。这殷实学思湖直接引发了清代中叶的朴学学术,并且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的科学精神。

——摘编自曾文柱、赵世瑜《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担当观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宋代“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的原因,并说明理学的社会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的“实学思潮”出现的背景。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
2021-02-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少时好读书,师从学者李之才,习得“物理性命之学”。其思想对朱熹理气论的形成以及陆王心学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邵雍自号“安乐先生”,几度被举,皆称疾不赴。他“德气粹然”,待人“贵贱少长一接以诚”,司马光、二程等名人皆乐以与之交游、论学,连童叟、衙役也皆称之为“我家先生”。熙宁十年,邵雍卒,宋哲宗赐谥康节。

邵雍的诗歌总集《击壤集》,涉及政治、哲学、历史等方面。其诗不受韵律、句式所限,往往与其德性理趣、礼乐教化等思想结合,在当时即被争相学习、模仿。南宋以后,《击壤集》独特的诗风和蕴含的人生体验,成为东北亚各国儒生士子修业进德的一种价值寄托和人生信念。

——摘编自唐明邦《邵雍评传》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邵雍在当时受尊重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邵雍“击壤体”诗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官学教育的内容合称为“六艺”。其中“乐”、“射”和“御”作为贵族的体育课,带有明显的军事和教化目的。春秋以后,各国为增强战斗力,不仅鼓励广大庶民参与兵役,而且加强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如魏国吴起常用负重跑、跳来锻炼士兵体能,将“魏武卒”打造成了精锐之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民间体育活动逐渐兴起,如齐国的蹴鞠、杂耍等。此外,养生体育也得到发展,形成“养神”和“养形”两大派别。

——摘编自李世华《中国古代体育简史》等

材料二   军国民体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其内容是效仿德日的军国教育,在新式军队和近代学堂中推行西方“兵式体操”,同时倡导尚武精神,渐而推广至普通民众,以达强国保种之目的。甲午战争后,军国民体育得到维新派的大力提倡,在梁启超等人“改造文弱之风,铸英武之体魄”的呼吁下,国人逐渐认识到体育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要。1906年学部尚书荣庆将军国民体育引向深入,使“兵式体操”在学校教育中得到进一步推展。

——摘编自律海涛《中国近代军国民体育思想研究》等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重视体育,不仅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曹卫东《新时代中国体育教育改革研究》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体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军国民体育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追求。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兴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依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程献《晚清乡土意识》

材料二、尽管直接触发这一运动的两个因素从表面看是相互矛盾的,这一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却大都没有有所偏废。他们几乎是出自于其本能在寻求着抵抗侵略、振兴国家之道。一方面试图从科学和民主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另一方面则以理性务实的心态开始了对外来文明的重新发现。……五四断文化运动一开始造就出一种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所必需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

打倒孔家店到文学革命,再从人性批判到社会改造,这场运动在以现代化的要求为出发点,反思西学,重市中国传统文化,建构新的价值体系等方面,无疑触及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最艰难而又最根本的一环。……在这一寻求过程中形成了民主、科学、理性、自由、人权、社会改造等一系列新的口号、主张与观念,并最终造就了现代中国社会的三大主流思潮: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而马克思主义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为有效的理论指南。

五四新文化运动针对这一最大缺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人是价值的尺度,现代人是现代价值的尺度以及中国社会的改造应当被放置在国民(尤其是青年)人格、素质、价值观念更新基础之上的命题,真正掀起了一场人本主义、个性解放的时代大潮。

——摘编自李刚《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大贡献》


请回答:
(1)你是否认同材料一中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直接触发这一运动的两个因素从表面看是相互矛盾的”?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贡献。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2020-12-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子·治国篇》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唐太宗在其《民可畏论》中说:“天自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朱熹说: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演变及历史价值》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壮大,一股带有平民主义色彩的个性解放思潮,开始猛烈地冲击着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官方意识形态和纲常礼教观念。黄宗羲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哲学史研究方法,“名人讲学,袭语录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更滋流弊,故学者必先穷经。然拘执经术,不适于用,欲免迁儒,必兼读史。”正是从历史发展的具体演进过程出发,黄宗羲才能超越前人,以一种符合历史目的论的视角,提出君主专制产生的根源以及原因,进而对其“合法性”进行解构和质疑,提出具有近代启蒙意义的民主思想。

——摘编自潘允中《明末清初三大儒与近代启蒙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三位人物的各自观点及体现的共同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启蒙民主思想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民本思想和民主启蒙思想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定价收买之法实现土地国有;以核定地价、涨价归公之法限止地主的剥削并逐步达到消灭地主,使国家为唯一的地主,而国内人人皆为租地者;以只向土地的价值征税的方法,废除所有的税收,达到消除少敦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并使国库充裕,人民富足,最终达到社会改造之目的。

——摘编自沈渭滨《平均地权本义的由来与演变》

材料二19302月,毛泽东在赣西东固地区的陂头村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军委、赣西特委和红五军、红六军军委联席会议,会议确定赣西南党委的主要任务是:抓住时机,扩大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大力扩大工农武装。按照这个方针,在兴国等六个县的全境和永丰等县的部分地区,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了分田运动。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以后,热烈地拥护共产党和红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支援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革命根据地的积极性。

——摘编自黄少群《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与工农武装割据》

材料三198042日,邓小平同中央负责人谈到农业问题时说:对经济落后穷困的地区,政策要放宽,使他们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点。要使每家每户都自己想办法,多找门路增加生产和收入。有的可包给组,有的可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这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531日,他又进一步强调: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

——摘编自樊宪雷《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探索创新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及其所体现出的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探索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办法,扼要指出这一探索对中国民主革命正确道路形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就农业问题发表系列谈话的目的及意义。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