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二   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

名称三民主义内容新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孙中山将材料一中同盟会的纲领称做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3)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指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
2020-05-2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   这种思想的自由表达与学术的活跃空气发生于政治上军阀当道时期,其间可能有各种复杂的原因,诸如军阀间的纷扰争斗使其一时无暇顾及政治之外的其他方面,政府行政管理无序为学术自由留下了一定的挥洒空间,经济与市场的发展使学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谋生路、租界治外法权的存在亦使有违政府“禁忌”的文人有所托庇,等等。…但无论如何,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总是中国社会的综合环境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1)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
2020-05-2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答对四点)
(2)根据材料四,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综合上述分析,指出董仲舒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三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一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在认识人与万物(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应如何看待材料二的观点?
(2)概括材料三体现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
(3)简要说明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大大削弱了中世纪艺术创作对宗教世界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自然世界和现实经验,促使人们对自然的兴趣日益浓厚。人文主义者对自然进行细致的观察,为培养科学实验者的直接观察能力“提供了敏锐而重要的刺激”。文艺复兴时期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削弱了理论家原先对技术工艺的社会偏见,艺术家和工匠也开始积极吸收数学等理论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技巧。

——摘编自郝苑等《论文艺复兴对科学复兴的深刻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对人的思想解放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是“自然”的概念取代了“上帝”的概念;另一方面还为人们在世俗的人间重建“天国”提供了工具和视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继承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用来分析客观世界,论证资产阶级的权利观和民主制度,在他们的努力下,民主和自由的思想在法国深入人心。

﹣﹣摘编自马世力、膝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自然科学对启蒙运动的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权利观和民主制度”的具体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就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0年12月,马克思在致思格斯的书信中说:“在我经受折磨的时期——最近一个月——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版序言中写道:“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引用“自然史的过程”规律来说明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发生的人的现实活动,同达尔文的观点一样,马克思认为自然的进化是生物自身不断进化的过程。1861年1月,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书信中写道:“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虽然存在许多缺点,但是在这里不仅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而且也根据经验阐明了它的合理的意义。”

——摘编自冯婧《关于马克思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思考》

材料二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的腐朽无能,在哲学上引起中国人的反思,守旧还是变革就成为觉醒中的中国人苦苦思索的中心问题,也追使真正爱国的士大夫不得不摆脱长久蒙蔽其头脑的“圣经贤传”,转而向西方学习。在进化论传入中国以前,近代中国凡主张变革者无不以易变思想为理论依据,厚古薄今为特征。“变”是追求历史进步者的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人们接受进化论的心理障碍。19世纪下半叶,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它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摘编自蒋慕东《论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进化论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原因。
7 .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可以说是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接受了17世纪欧洲本土的滋养,它还在全球寻找灵感。17、18世纪的欧洲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出版了大量作品,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土著文化和异域文明,激起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强烈兴趣。对于致力于铲除欧洲社会弊端的启蒙知识分子而言,没有教会专制、尊重理性的中华文明显然可以充当他山之石。而欧洲独特的社会背景也为哲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一上台便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形成了大一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地主经济机制,这就势必要求科学技术来适应其各种各样的需要。著名的“三大发明”,就是为宋代在广阔地域上组成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宋代农民和工匠所受封建国家赋税剥削虽较前加重,但他们获得了比以前要安定得多的生产环境,这种环境极有利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宋代科技的发展获得了较稳固的社会基础。宋朝不仅有意识地扶持并大力发展诸如制图、医药、军械及火药制造等科技项目,而且常常集中财力、物力和科技人才攻克重要的科技项目。如苏颂领导的水运仪象台的研制,掌禹锡领导的医书的编纂,都是典型的例子。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科技史求索》

材料二   历史总是向前进步的,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都在继承前朝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步。唐宋之间的变化之所以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就是因为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变化的层面比较多,但这些变化和差别都不是质的变化而只是量的差别。严格地说,这种变化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阶段性变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而不是什么“近世”的变革。

——李建《唐宋时期科技发展与唐宋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宋代科技成就的特点,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因素。
(2)提炼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宋朝相比唐朝发生的显著变化。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2)三段材料反应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什么本质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2019-11-06更新 | 6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中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它们与欧洲历史上的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宣传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当时中国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