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期间发生了伟大的飞跃。在反思以往革命运动失败的基础上,他说:改组国民党,使其“掌握政权之中枢”,“盖惟有组织、有权威之党,乃为革命的民众之本据”。“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在肯定“平均地权”的同时,他还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称国民党“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有别于以往革命运动对“新军”和“会党”力量的重视,他认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苏联式样建立一支军队”,“有了这种理想上的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这些思想飞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形势。

——摘编自张玉昆《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一大”期间的思想飞跃》

材料二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革命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广泛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毛泽东在军队中实行的诸如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党支部建在连上、设立政治委员等重要制度,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摘编自周声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革命实践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帝: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筹办夷务始末》)……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

材料二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18415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材料三   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中鸦片战争爆发后统治阶层和普通人民的反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中这些知识分子的共同诉求是什么?
2022-08-15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中,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这一时期充满了不平常的事件,在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各种派别的兴起,这是墨子、庄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时代。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中国哲学的各种派别的兴起”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思想流派相互“争鸣”的原因,并指出各派别围绕的中心问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派的兴起和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大力倡导宽容精神的代表人物就是约翰·洛克。洛克不仅由于反对君权神授、捍卫自然权利和开创三权分立理论而成为西方现代民主理论的奠基人。而且也以提倡宗教宽容而确定了英国启蒙思想的基调。1685年,洛克在一封长信中说:“任何私人都无权因为他人属于另一教会或另一宗教以任何方式危害其公民权利的享受。他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一切权利以及作为一个公民而享有的公民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他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都不得对他使用暴力或予以伤害。”

——摘编自赵林《宽容·启蒙·革命》

材料二   1640年革命初期到1688年“光荣革命”前的几十年中。先是国王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策略;继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互不妥协;再后是议会妥协过渡,君主专制复辟,博弈过程总是以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而结束的。最后在“光荣革命”中,国王、辉格党、托利党以及两党内部各派,对各方利益要求理性地加以综合权衡,并在关键时刻和问题上适时地作出必要而适度的让步,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正和博弈效果,完成了建立现代宪政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启蒙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I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特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一一摘编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如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所孕育的新思想,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话,那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世界进入了大变大调整时期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方位的变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的开启,都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具有必要性。

一一摘编自陈锡喜《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根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成果,并指出其纠正了什么错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淡话的思想精髓,分析“南方谈话”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背景。
6 .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洲志》

《变法通议》《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奕䜣张之洞
开平煤矿《新学伪经考》林则徐
《资政新篇》李鸿章《时务报》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据国家统计局《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从表格中选出3个相关的关键词,并提炼出一个主题。
(2)结合材料二的信息,说明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上的“成功与局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这一成就在经济、政治和国防等方面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但它并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在破坏旧传统与重建现代价值的过程中,新文化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六、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七、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2022-02-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科举大事记

朝代概况
隋朝606年,科举制产生。整个隋朝,举行了五次考试,中举者总共十余人
唐朝唐高宗时期(653年)颁《五经正义》于天下,令每年明经依此考试;武则天时(702年)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宋朝992年,糊名考校(盖住考生姓名来改卷)成为定制;1015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后,由书吏誊抄为录本。1124年,礼部试进士一万五千人,徽宗特令增百人额
明朝明太祖令“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明宣宗时始分南北中卷取士;明成化年间(1487年),八股文定型
清朝光绪年间(1905年)七月,废科举,广设新式学堂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1)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思想、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统计。

类别致学天文历法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致目2225259257788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学家通常采取“见见闻闻”“虚访勤求”“博采众方”“询诸老成”的研究途径,他们的研究方法常常局限于对个别经验事实的总结和归纳,极少进行模拟自然过程的人控实验和对经验材料的量化分析,更加之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而缺乏科学技术由经验形态上升到理论形态的动力、需要和条件。所以,重实用和经验的学术传统隶属于经验、工匠层面的东西并非高级智慧的产物,属于创制(即应用)科学。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文历法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政治背景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科技在明清时代不能深入发展的原因。
2022-01-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代,统治者推崇“天命”和“敬德”的观念,所谓“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和旨意,而“敬德”,就是敬天;提倡“以德配天”的观念,故统治者须“敬德”才能获得天命。春秋时代,老子用“道”来代替“上帝”,孔子怀疑鬼神的存在,对于“怪、力、乱、神”等轻易不加言论。不少人把“天”与“民”联系起来,如《左传》中有记载,“民受天地之中而生,所谓命也”“天生民而立之君”“夫民,神之主也”“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等等。

——摘编自王玉哲等著《中国断代史系列:先秦史》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万物之主,“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在他看来,“天之不可不畏敬,犹主上之不可不谨事。不谨事主,其祸来至显;不畏敬天,其殃来至暗,暗者不见其端,若自然也。故曰:堂堂如天,殃言不必立校”。君王能否得到上天降之符瑞,是由天命决定的,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但人君又不能被动等待,唯有德行自备,方能感动于天。汉化,天常降灾祸,求雨水、止雨水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祭祀礼仪。后来,时任江都相的董仲舒还亲自撰写止雨文书,并将“除民所苦”明确写进其中。

——摘编自肖雁《西汉天命神学和儒学的选择及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天命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天命观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022-01-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