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人类历史亦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鼠疫(黑死病)爆发把濒临死亡的恐惧植入整个社会时,日常规范及习俗制约随之崩溃。……成群的自挞者蔑视教会权威……与鼠疫的严酷现实相适应的,只可能是那些能给反复无常的灾难留有余地的世界观;也只可能是享乐主义和各种异教哲学的复兴,尽管这类文化反映的仅限于少数。更为深入人心的是神秘主义的泛滥,其追求旨在以纯粹个人的方式,达到与神不期而遇的境界。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材料   二十九世纪的霍乱是波及全球的大瘟疫,自1817年起,共有七次世界范围的大流行,死亡极其惨重。仅在霍乱的故乡印度,历次大流行中死亡总数有人估计在3800万。1852年—1860年,第三次霍乱大爆发,传到俄罗斯,导致百万人死亡,其中包括音乐巨匠柴可夫斯基。

——摘编自《中西医大对决之霍乱篇》

材料三   公元1918年春季时,德国还拼尽全力向巴黎发起最后的猛攻,差点就攻陷了这座城市……191810月,协约国军队经过吸苦的战斗……惨败临头的德国便向协约国发出求和的呼声。然而,协约国为了从根本上削弱德国,拒绝了德国的求和,决心给德军以更大的打击。就在这时,发生了一场意外的灾难——西班牙流行性感冒,从而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据【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欧洲简史》《流感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黑死病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写出被称为“人曲”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
(2)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加剧疫病的传播。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造成“19世纪霍乱波及全球”的两例人类重大活动。霍乱夺去了柴可夫斯基的生命。结合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和特色,概括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给“德国拼尽全力向巴黎发起最后的猛攻”提供霏要契机的历史事件,并概述“1918年10月,协约国军队经过艰苦的战斗”在德法边界取得的战果。综合上述所有信息,谈谈你对传染病与人类活动、人类文明进程之间关系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公”“私”关系的讨论和晚明资本主义萌芽的论说,曾经使我们将那个时代称之为“启蒙时代”。……但黄宗羲们没有真正的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他们也没有设想出一个权力更替和权力制约的机制。急剧的改朝换代,决定了他们的“待访”必将成为一种“空守”。因此,对他们思想的启蒙色彩要做仔细的检讨,或者说他们的启蒙意义要到晚清才得以真正展现。

——摘编自干春松《儒学概论》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典型的民权宪法,第一次比较充分的体现了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国民权利的宪政理念,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立宪的新篇章。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否定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主义的专制制度,从而树立了帝制非法和共和合法的观念,促进了民主主义潮流的大发展和人民思想的大解放。

——摘编自袁兵喜《权利与权力的规制——<中华民国临时的法>之宪政理念》


(1)根据材料一,写出黄宗羲的代表作。结合所学,从“‘公’‘私’关系”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视角,概述黄宗羲思想所具有的“启蒙色彩”及其对晚清思想家的“启蒙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国民权利”方面的主要体现,并指出该“约法”的历史地位。
2022-04-09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相互冲突、相互抗争,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路德之前,德意志地区的教民其实读不到《圣经》,他们对基督教的理解来自牧师的表述,而牧师的理解来自主教,主教的理解又来自教区红衣主教(也被为枢机主教),当然,最后均来自梵蒂冈教皇的解释。而教皇的解释在每一个传播的节点都会被各级神职人员根据自己的利益进一步曲解。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白话文,并通过印刷术传播,让德意志地区的农民也可以读到,这样教皇和各级神职人员再也无法控制和曲解信息,这最终动摇了梵蒂冈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帮助欧洲走向理性的时代。

——引自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材料二1919年底,当英国国王发布公告,宣布实行《改革法案》时,甘地依然建议国大党对此表示欢迎,并且以一种真正的合作精神进行新的立宪尝试。……但甘地对英帝国的信任一直遵到破坏。他发现,英国政府没有设法弥补在旁遮普地区犯下的错误,反而设法遮掩官员所犯下的罪行。……这些发现沉重打击了甘地的信念。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英国的统治总体上是一种有益的机制,但现在他发现,这其实是一副既邪恶又潮讽的面容。面对这样一种“撒旦式的”统治,每一个印度人都有责任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摘编自【印】克里希纳·克里帕拉尼著《甘地传》

材料三文明交往的全球化阶段,与以往人的关系的血缘、地域的不同之处,表面上看,是交往范围的空前扩大,地球变为“村庄”;实质上在于交往借助于信息技术等新的方式,在民族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些新的联系。商品世界、政治世界、文化世界、生活世界互相交叉,推动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新结合,并以本土化的形式,绘制着体现传统性底色的千姿有态的民族国家现代化图景。

——摘编自彭树智《论人类的文明文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新教与旧教相比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对“英国的统治”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结合所学,分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现在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传统文化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与交流的条件。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谈谈你认为人类文明交往中应奉行的理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增加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兴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

——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的粮食增产道路有哪些历史启示。
5 . 文学艺术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善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山腔起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经过音乐家魏良辅的成功改造,形成新颖细腻、一字数转、轻柔婉转、圆润流畅的行腔特色,称为“水磨调”。戏刷家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传奇,用昆山腔演唱,因而昆山腔很快在四大声腔中居于首位,并因其声情的高雅而被称为“雅部”。在清中叶以前昆山腔是最有影响的剧种,称为“昆曲”。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明清文学以小说成就最大,戏剧居次,诗文创作可述者甚少。元末明初,出现了两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中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情节曲折起伏,均达到艺术成就均很高,在明清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巨著,该小说的写作手法精巧纯熟,文字优美,寓意深刻,人物刻画相栩如生,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历史命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摘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1015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革新后的昆山腔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的故事梗概,并用一句话概括它在昆曲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元末明初作为“开山之作”的“两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书名及其创作意义,并简要说明《红楼梦》如何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历史命运”。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①“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关于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这一问题,有人认为“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死亡了”。请您对这一观点加以简要说明,并写出昆曲被列入“世遗”名录所符合的条件。②回顾历史,扼要阐述“双百”方针的内涵和意义。根据材料,指出当下实现“双百”方针的途径。
2022-03-3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2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也,善恶之心,人皆有之,义也,恭敬之心,人皆有之,礼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非施尔也。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引自《孟子·告子上》《孟子·离娄上》等

材料二   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唯社会革命尚未着手。故社会事业,在今日非常要紧。诚以中国四万万人析之,居政界者,多不过五万人,居军界者,多不过百万人,余皆普通人民。是着眼于人数,已觉社会事业万万不可缓办。前者乃牺牲自由之事,后者乃扩张自由之事,二者并行不悖。仆此次解职,即愿为一人民事业之发起人。

——引自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解职之后湖北各界代表欢迎会上演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指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指出孙中山所表达的主旨思想,并写出“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与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对应内容。列举孙中山为实现其“愿为一人民事业之发起人”的意愿而从事于“社会事业”的若干设想或表现。
2022-03-3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2届高三3月统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史来看,智者的出现应当说是西方哲学的重要事件。这不仅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当时希腊雅典的社会风气和文明程度,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西方哲学的重要转变。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都可以看作是自然哲学家,他们对自然的解释使得他们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最有智慧的人。对他们来说,解释自然是人性求知使然。但是,智者的出现使这种情况发生了重要变化。

——摘自丛日云主编《西方文明讲演录》

材料二   毋庸置疑,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希腊文化的智慧无论在任何世界都通用,他一定把这些道理言传身教给了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在前线时,一直随身携带老师亚里士多德校订并赠送给他的叙事史诗《伊利亚特》。

——引自[日]本村凌二《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智者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推动西方哲学所发生的重要转折。
(2)根据材料二,例举亚历山大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哪些“言传身教”?希腊人创造出的城邦文化富含科学精神,请以亚里士多德在生物学方面的成就为例,加以简要说明。
2022-03-30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在同一年(1903年),刚从日本归国的18岁留学生邹容,写出了他的著作《革命军》。一打开这本书,劈头就可以读到邹容热情洋溢的赞颂,“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吾于是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以充满激情而又明白晓畅的语言阐述着他的主张。

——摘编自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二   “五四”以后,社会变迁逐渐在改变着人口结构……伴随着近代教育机构的普遍设立,学生人数和自由职业者的急速增长,西方新思潮的竞相被引入,报刊的日益普及,一种有别于传统价值观的新型文化观在都市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作为文化上的新价值,由知识界、教育界通过言论、著述的渠道在社会扩散,并被众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

——摘编自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邹容的“主张”及提出此主张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时期在西方新思潮竞相被引入的新型文化观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的基本途径,并分析知识界通过言论渠道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
9 . 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根据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关于“轴心时代”论说改编

材料二   在东西方文明各自发展中,呈现出自己的特点:①中国文化体现出一种强调现世秩序的“人间性”特点,它首先体现在华夏内部,然后向周边扩展;②西方文化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具有末世和重生情节的“超越性”,不但反映在古典时代,也被现世所承续。

——根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编写

材料三   1851年伦敦开始举办世界博览会(综合性)是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它从早期的打字机、火车、无线电、缝纫机、汽车到电视机和电脑,无不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展台和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1851年,广东商人徐荣村以12包“荣记湖丝”开启了中国世博旅程。此后有贵州茅台、绍兴黄酒、苏绣、上海“葛德和”陶器、杭州都锦生织品等多个品牌获奖。1939年之后中国逐渐中断了世博会旅程。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唱响“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

——根据周秀琴《世博会简史》编写


(1)根据材料一,请用两到三个词语概括“轴心时代”核心要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归纳他们考察问题的思想方法。
(2)根据材料二,解释“人间性”和“超越性”。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阐释:选择前者请分别以西递古村和大昭寺建筑说明“人间性”在古代中国建筑中的体现;选择后者请分别以但丁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说明他们那一代人对“超越性”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博会在中西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2022-03-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10 . 宋代在很多方面打破传统中国沉闷的作风而别开生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政治方面讲,为保持门面上之前后一致,宋朝几乎恢复了唐朝所有衙门职司,同时也创立了许多新机构,这些新机构功能上更具弹性,在业务上超越旧有组织。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城市勃兴,内陆河流舟楫繁密,造船业也突飞猛进。中国内地与国际贸易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铜钱之流通也创造了新纪录,之后再未为任何朝代打破。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宋时官员们有丰厚的俸禄,以满足奢华生活的需求。宋代的官员大多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士大夫,他们的享乐方式通常是轻歌曼舞,浅斟低唱。宋代文人大多实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的整合,他们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的分工对词的发展大有好处。都市繁荣,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新机构”的功能,并简述宋代在“市”“国际贸易”方面显著进步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词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破诗与词的界限”的文学家。
2022-03-1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9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