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人,生活在同“时期,但相隔万里,无缘相识,却灵犀相通。他们的经历、社会地位、学养各异,但都敏锐地嗅吸到了新时代隐隐飘拂而来的气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一时间辞调骈丽的作品风靡整个戏曲舞台。社会经济的繁荣又给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机会。“金闾商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汤显祖在思想上近于李贽,他以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为创作主导思想,创作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牡丹亭》,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莎士比亚正是通过创作《哈姆雷特》来讽刺黑暗腐败的英国社会,揭示了以王室为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揭发了王权与封建势力的丑恶罪行…进行创作时已不再停留于描述人文主义理想性、带给人们乐观积极和浪漫色彩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对人文主义理想以及社会进步背后黑暗和隐患的思考

——摘自《浅析《哈姆雷特》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三 汤显祖的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莎士比亚的作品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发。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对欧洲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英语世界扩张和世界文化的西朝东渐之风浸润到各大洲、最终传遍了全球。

——摘编自《汤忌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的“新时代气息”。
(2)根据材料三,概括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不同命运,并分析其命运不同的原因。
2020-10-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明理学的兴起,是中国传统皇权专制时代士大夫阶层在长期的儒教思想束缚下,已经感受到思想上的困境,而进行的一次次思想上的突围过程,也是精神上的一次次试图振兴的过程。理学家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进一步向宇宙本体与个人修养方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 当黄宗羲开始潜心于哲学思考之时,雄心勃勃的康熙大帝正为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一些御用的理学家受到重用,并有一批理学著作相继问世。程朱理学处于康乾盛世,似乎大有再度辉煌的势头。

——摘编自《黄宗羲对儒学的批判与整合》

材料三 顾炎武猛烈批判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也有微词,主张恢复原始儒学;黄宗羲维护王学道统,弥合朱陆,修正王学。

——摘编自《黄宗羲顾炎武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顾炎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发展。
2020-10-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科技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整体,重视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七经八脉以及气血、津液的有机联系。在对病源的诊断方面,它不仅注意身体内部机能的变化,还强调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反常现象对疾病的影响。它还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强调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互为根本、此消彼长关系,认为施治的终极目的就是达到阴阳关系的协调平衡。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在于“爱人知物”“爱躬知己”。唐朝时期的医学家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那些出于国计民生需要的科学研究,同样也是出于“仁”“孝”之德。

——《试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材料三 但决不可认为中国对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近代科学的重大突破毫无贡献。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托勒密行星天文学无可置疑是起源于希腊,然而还有第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磁现象的知识和基础都是中国提供的,当西方人对磁极性还一无所知时,中国人已在关心磁偏角和磁感应的性质了。

——《李约瑟文集》(选自《世界科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科技研究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张仲景和孙思邈研究医学的动机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最后一句话?材料二揭示了中国古代的科技研究具有什么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约瑟的观点以及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
2020-10-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白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2020-10-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文明)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概括其思想核心?
(制度文明)

材料二   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朝代中央地方
秦朝皇帝握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全国的权力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两级制,由皇帝任命行政、军事长官
汉朝汉承秦制实行,削弱诸侯国势力
唐朝合并州县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指出秦朝中央政府的“监察官”是什么?填写完整表格中①处的信息
(3)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规律。
(文化文明)
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4)根据材料三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020-10-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文明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皇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主要观点,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3)依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
(1)材料一中李斯建议焚书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与材料一相比在实施手段上有何差异?
(3)李斯与董仲舒的上述主张施行后产生的社会效果有何不同?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雕塑,我们的知识,总而言之,不胜枚举的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创造的。越是想象,我们就越是不能不赞叹这些成果,不能不为这些成果而感到惊异

——摘编自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二   但是罗马教廷人士硬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摘编自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及其突出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及实质。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在秦汉帝国创立的过程中,儒法之争的实质涉及“如何治国”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秦朝采用法家思想,强调法治,而西汉则尊崇儒术,强调德治……

(1)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列举儒家.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法两家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外部条件”和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及实践的成败。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