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72 道试题
1 .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主因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是封邦建国的简称,即分封制,由周人创立,是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封建制中,个人是天下、诸侯国或家族中的一分子,必须为天下、诸侯国或家族承担责任。在封建制影响下确立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集权形式从秦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在希腊城邦制中,个人要融汇于城邦,为城邦服务终身,甚至为了城邦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城邦制为西方各国的发展确定了模式,特别是城邦制的多元性和民主性对西方影响巨大。

——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封建制下,天下的“常道”是所谓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君臣如父子,权力分配是一种宗法模式。每个人的血缘决定了他的特定位置,不能更换。封建制追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春秋》大一统”是人人皆知的名言,天下“定于一”成为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的共识。在希腊城邦制下,公民具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如公民担任公职是义务,也是个人自由。在古希腊思想家眼中,城邦的精髓就是公民的集体治权。此外,希腊城邦间的政体各有差异,就是城邦内的政治结构也是多元的。斯巴达是贵族寡头政治,希腊是民主政治。

——摘编自李淑梅等《中西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封建制与希腊城邦制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封建制与希腊城邦制在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棉纺织业的工业化,还缺乏可资利用的现存的手工业基础。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纱锭数,截至1895年底止,“共为197396枚,工作纱锭162396枚,布机累积数4008台,工作布机3550台”。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设厂热潮的重点。据统计,“至民国2年(1913),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982812枚,其中华商651676枚,日商233448枚。全国布机9389台,其中华商4633台,日商3546台,英商1210台”。日商与英商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些经济的发展使民族资本家和产业工人数量增加,为救亡图存运动积蓄了力量。

——摘引自《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并说明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2023-03-08更新 | 311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 60 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易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摘编自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

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救,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帷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遥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摘编自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

——据孙国栋《唐宋史论从》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并概述其组织形式。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唐朝中央官制运行方式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
2022-11-26更新 | 37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

——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

材料二 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图强御辱“有用"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辅助设施——科学博物馆。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知识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未来”。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

——摘编自李飞《由“集新”到“集旧”: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个演进趋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博物馆的文化功能。
2022-10-15更新 | 232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2-10-13更新 | 274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过去的20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在征求了部分学者专家意见后,新华社评出了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大事件

序号 重大事件
1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第一次世界大战
3俄国十月革命 
4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5第二次世界大战
6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与因特网应用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9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10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从材料中提取2条或2条以上信息,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阐述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8-21更新 | 24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届东北三省四市城市联考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哈尔滨版)
9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是一点也不错的。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2022-08-08更新 | 430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徐特立(18771968)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19371月,徐特立到达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19372月,根据他的建议,鲁迅师范学校成立。

这是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建立的第一所培养文化教育干部和小学师资的中等学校。19409月,延安自然科学院开办,徐特立任院长。在他的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办学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学院的科技优势,为边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边区教育的领导人,他指出前进的国家与前进的政党对于自然科学不应该任其自发盲目的发展,而应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他对自然科学及其教育发表了许多精辟见解,为新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陈宗海《徐特立与延安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特立对边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特立取得教育成就的原因。
2022-08-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3月网络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