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信息表

1929年,召开全国中医药界教材编写会议。在讨论中医药学校教材编写的同时,审定通过五年全日制中医学校中医药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的课时安排等
学校教育是民国时期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方式,但也有部分名医是靠师徒相传成才的。学校的部分教员白天教学,晚上教授拜入门下的学生
中医界人士意识到西医的一些优势,积极探索用西医的长处来改革中医
1931年,创办上海中医学院。共开设医经、内经等17门中医课程,西医课程有3门,分别是生理、解剖和传染病
20世纪30年代,承淡安在江苏无锡开办中医针灸研究社,设实习课,为学生安排临床实践的地方,课程时长五个月

——摘编自许霞《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现代中医教育的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医科学化"的政策。1950年初,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成立。到1953年,全国达到27所中医进修学校,学员3760人。1965年,全国中医学院(高等院校)已达22所,编写、审定、出版中医学院试用教材18种。1982年,卫生部召开会议,强调中医院要坚持以中医的理论指导医疗、教学和科研实践,高等中医教育要充分按照中医药学的特点办学。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上海等中医学院校举办七年制本科和双学士学位。1997年,中医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建立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医药学科和课程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中医药全面发展服务。

——摘编自李青凌《建国以来我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中医人才培养方面获得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经》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据《晋书·刑法志》载:“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法经》共分六篇:(一)盗(侵犯财产),(二)贼(伤人身体、犯上作乱),(三)网(审判),(四)捕(追捕),(五)杂(其他犯罪行为),(六)具(量刑规定)。法典视盗、贼独重,其称“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还规定“窥宫者膑(挖膝盖骨),拾遗者刖(砍脚),日为盗心焉。”《法经》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其精神延续于北魏,又为唐宋明清律之太祖也。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经》的特点。
3 . 水道是罗马城建设的核心工程,对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论水道》是一部关于罗马水务的专著,作者弗仑提努斯(35年左右—103年或104年)在担任罗马水利总监期间,撰写了该书。书中各条水道的输水量、水管的规格、水务相关的法令法规等信息都源于官方档案,前辈学者的文献也是资料来源之一。在使用前人的记载时,他认真分析和比较,提出较为正确的解释。他测量出每条水道的实际流量和供水量,纠正原有官方档案存在的错误。据弗仑提努斯记载,公共用水免费,私人用水要缴纳水费……维修水道时,如果从个人的地产上取用了物资,则由最诚信的人对其进行估价,国家予以补偿。

——摘编自张尧娉《弗仑提努斯<论水道>及其史料价值》

材料二

第一阶段对古罗马水道的研究始于1516世纪。中世纪罗马城破败不堪,供水短缺。1453年,教宗尼古拉斯五世修复了古代的维戈水道。为配合重建工程,学者们研究水道,其兴趣主要在于文本研究,把古典作家对水道的叙述收集起来,并未对罗马城的水道遗迹进行考察与研究。(当代学者)泰勒评价道:“通病是不加批判地使用文献……易于相信传闻和未经证实的记载”
第二阶段19世纪后半期,伴随着城市考古学的繁荣,古罗马水道研究出现了第一个高潮。1870年,意大利国王建立罗马古建筑发掘与保护的总监部,1875年,创建考古学院,考古发掘得到系统化的整合。兰西阿尼将罗马城发掘出的输水管上的铭文进行汇总,尽可能多地获得水道的信息;托马斯·阿什比通过寻找从罗马城水道中清理出来的沉淀物,追溯水道的路线。……拿破仑征服浪潮中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促使许多国家将罗马文化当作建立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对本国罗马行省水道遗址给予特别关注

——摘编自张尧娉《古罗马水道研究的历史考察》


(1)依据材料一,从可信度和研究价值两个方面论述《论水道》的史料价值。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一个阶段,概括古罗马水道研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

接受外来思想,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照搬,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

——毛泽东《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3卷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看法。
2022-06-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3[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思之窗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
2022-06-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3[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

——《吕氏乡约》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明太祖“六谕”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做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康熙帝“圣谕十六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有何变化?
8 .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人往往通过家训把自己及前辈的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子孙后代。有些家训在后世流传甚广,如周公、孔子留下的口头家训,北齐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还有唐太宗的《帝范》等。古代家训的内容主要有修身、治家、睦亲、处世、教学、婚姻、择业和仕宦八大类。其中,修身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家训实施的主要方法是对家庭成员进行规劝、诱导,但有时对违反家训者也会采取相应的处罚,如张榜公布其不良行为,宣布其为不孝、不贞,或者罚跪、鞭笞、禁食等。

——摘编自徐秀丽《中国古代家训通论》

材料二家书往往寄托着一个家庭难以忘怀的记忆,成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与海外子女的书信往来频繁。他常问孩子“你们的意思怎么样呢?”“不知你的性情到底近这方面不?”他还告诫孩子“在纽约、芝加哥笔直的马路崭新的洋房里舒服混一世,这个人一定是过的毫无意味的平庸生活”,毕竟“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的路上走”,并提到“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

——摘编自陈岚《<梁启超家书>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家训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新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近现代西医的传入,中国医学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的成就

中国近现代医学发展的成就

战国时期的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清代,西方的解剖学、药物学等与治疗方法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奠定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开设医院,开办医学校,促进了西医在我国的传播、发展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完成《伤寒杂病论》,为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唐本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国家药典,较为系统地总结唐朝以前药物学成就1980年,卫生部明确指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都要大力发展,推动医学科学现代化”
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的药物著作,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和中医药成果迄今获得的最高奖项

——摘编自徐江雁《中国医学史》


上表为中国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上述材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2-04-01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选必2-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宋明理学研究的哲学化,学者们过分注重理学家们形上思维的“义理”之辩,恰恰又冷落甚至丢失了宋代理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关于基层社会的设计与管理的方面。事实上,宋代理学家们所倡导的“理学”,并不完全只是道德与政治的上层意识形态方面。朱熹和宋代理学家们的努力,在宋代以及后世产生了重大与深远的影响。张载、程颐、朱熹等人极力倡导的重建民间家族制度和建立祠堂的主张,在宋以后的社会里已经成为推行家族制度的理论依据;欧阳修、苏洵等人创立了民间私家修撰族谱、家乘的样式,为后代所沿袭;《朱子家礼》的设计,至今还在不少地方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宋代所提倡的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义仓”“义学”“义冢”等等,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学影响社会基层教化的方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对社会基层教化产生的影响。
2022-03-26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背记练(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