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有关平等观的对比表

——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冯沽《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女性阅读
先秦贵族女子参与收集整理甲骨文
《列女传》;班昭著《女诚》教导“三从四德、三五常”;社会典论排斥女性读
《女则》《女论语》《女孝经》,《全唐诗》录入诗人1895人,妇女作者多达124人
女性阅读佛道经典现象多,出现著名词人李清照
《西厢记》风靡
明清女性创作数量空前,江南地区阅读数量增加,《再生缘》《笔生花》受欢迎

——摘编自周英《中国古代女子阅读述略》


当我们单独从女性阅读的角度去追寻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就阅读大环境而言,在古代中国,女性阅读一直在有社会的反对声中发展,而男性阅读任何时代都是被鼓励和支持的。根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1-07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3 . 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如表),回答问题。

历史的记忆

相关人物记载出处
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使粤前夕:“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林文忠公传》
1840年“八月后,启明星伏不见……以英夷作乱,水师提督关天培、湖南提督祥福阵亡为应验之证”《英夷入粤纪略》
1840年8月,林则徐被革职钦差大臣后,“抑知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使威不能克,……制造炮船,则制夷亦可裕如……苟有裨国家,虽顶踵捐糜,亦不敢自惜”《密陈办理禁烟抗英不能歇手片》
1840年9月,道光帝下旨将林则徐革职:“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林则徐赴戍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传》
赫德“事实上,不正常的情况才是一切弊端的根源,这就是,外国商人享有特权地位,不受中国的司法管辖;传教士也同样超脱了中国法律的束缚,他们的到来促使各种流弊滋生;外国官员根据条约采取了其他地方闻所未闻的行动”《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
孙中山1900年惠州起义未成功,孙中山曾回顾说,在广州起义失败时,人们还视其为“乱臣贼子”,而到惠州起义失败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表明“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孙中山全集》
义和团民时为怀来知县的吴永说:“庚子之役,于吾国创已巨矣,痛已深矣”“然拳匪虽陋,尚知愤外侮之侵迫,同心以卫国家,特苦其智不足耳。缕指二十年来之事变,吾未尝不叹此辈之影响,犹为未可厚非也”《庚子西狩丛谈序》
一位御史在奏折中所说:“方今天下强邻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愤激久矣。每言及中东一役,愚父老莫不怆然泣下,是以拳民倡议,先得人和,争为投钱输粟。倡始山东,盛于直隶,现传及各省。所至之处,人多羸粮景从。父老莫可拴束,妻子不阻挽,独悻悻以杀敌致果为心”《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启蒙运动是18世纪的一场思想盛宴,它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该运动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反启蒙文人的攻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文化史的代表人物、法国启蒙运动的研究专家罗伯特·达恩顿把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的批判归结为有“六宗罪”:

(1)启蒙运动所主张的普世主义实际上充当了西方霸权的遮羞布,人权为破坏其他文化提供了合法依据。

(2)启蒙运动是乔装打扮成高级形式理性的文化帝国主义,它赋予欧洲人“文明开化的使命”以及构建“土著人”的方法,这种构建导致了土著的沉默与屈从。

(3)启蒙运动十分疯狂地追求知识,以致削弱了道德准则。最终,这种狂热助长了法西斯主义,因为它以高级的技术武装国家并且摧毁了阻止国家权力无孔不入的道德屏障。

(4)启蒙运动过分相信理性,由于信赖理性至上,未能建立起对于非理性事物的防范。它天真地崇信进步,遂使人类在20世纪的种种恐怖面前不知所措。

(5)启蒙运动乃是极权主义的根源之一,它为法国革命的恐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又为20世纪的恐怖统治指明了道路。

(6)启蒙运动作为应对当代问题的观点已经过时、不适用。启蒙哲人们坚持的工具理性观导致了生态灾难,他们还支持男性化的公民生活观,将女人限制在私人领域。

——庞冠群《后现代之后重审法国启蒙运动》


评析材料中罗伯特达恩顿关于启蒙运动“六宗罪”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3世纪到18世纪中西方服饰对比
结构造型设计手法设计目的
中国平面、直线宽松无明显时代感遮盖人体、规范礼制
西方立体、曲线合体随时代变迁展现人性、个性、重审美

——摘编自吴永红《13—19世纪中西方服饰结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服饰,是最直观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载体。根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想演变历程示意图


——一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设计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思想演变历程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有论有据,表达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汉字发展及传播简表(部分)

时期

发展和传播概况

秦汉

秦朝统一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西汉进一步规范文字,世界最古老的字书之一《说文解字》问世。书中,“草部”、“禾部”、“米部”、“土部”、“田部”等字占有很大比重。岭南百越、南诏等已使用汉字,汉字成为朝鲜半岛的官方文字,并开始传入日本、越南。

魏晋南北朝

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促使篆隶草行楷各书体发展完备,北魏曾颁布一千余字作为标准字形。南北朝后期,南北书风交流融合,都向现行楷体靠近。

唐宋

唐代科考设明书科,“楷法道美”成为铨选官员的四大要求之一,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形成了作为印刷体并沿用至今的宋体字。西夏、契丹、女真等民族仿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日本也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假名文字。

——摘编自陆锡兴《汉字传播史》等


根据材料信息,任从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世纪时,法国启蒙思想家接过笛卡尔理性批判的大旗,将理性的批判对象扩展到了当时的“旧制度”。在这批启蒙思想家看来,理性应扩展到宗教、政治、社会等一切领域。于是他们高举理性的旗帜,要用理性来批判一切,裁判一切,重构一切。在政治领域,他们要求改变旧制度下的专制制度,要消灭专制主义,实现和保障人的权利;在社会方面,他们批判等级下的世袭特权,要求消除阶层固化,实现平等;在宗教领域,他们反对教会权威,反对宗教迷信,要用人的理性取代神的意志,彻底打碎强加给人民的宗教枷锁;在知识领域,他们倡导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索,推动科学实验和发现,把人民从蒙昧无知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在理性的引导下摧毁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与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便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启蒙的内在精神,同时也成为了18世纪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李宏图《“理解启蒙”的历史》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个评论概要。概要包括论题或论点、背景、特点和影响等内容。(要求:联系材料,简明扼要,史论结合。)
2020-02-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常认为,受法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在秦朝最初建立时,就相当接近于专制政体的“纯粹”或“理想”形态。几乎不受约束,然而统治效果却非常失败,二世而亡。以后王朝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保证君主高度集中的终极权力的前提下维护君主专制政权长久、稳定的统治。为此,必须认真协调与各种政治力量、社会力量的关系,在权力行使上容纳一定的合作、调节和制约因素。而官僚机构、儒家思想、贵族政治残余和士大夫群体等制约力量大多数时候能够发挥出程度不等的制约作用,约束专制皇权向“纯粹”或“理想”形态发展,有时甚至会让人怀疑“专制”是否还存在。

——摘编自张帆《关于历史教学中的“君主专制”问题的思考》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概括作者的任一观点,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9年8月1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了以“近代中国的‘关键词’和‘主义’话语的多元性”为主题的学术会议。

通过会议的深入交流,与会学者初步总结出有可能对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和思想影响最大的十大关键词:“革命”、“民主”、“科学”、“民族(国家)”、“进化(进步)”、“自由”、“平等”、 “文明”、“社会主义”、“变法(改革)”。


从上述十大关键词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