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创办金陵职业大学的批复》(198086日)

一、金陵职业大学为市属、走读、不包分配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学制为三年制专科,招生对象为城区有走读条件的非在职高中毕业生。学习期间,不享受助学金待遇,书籍、交通、医疗等费用全部自理,并适当交纳学杂费;……其毕业生,根据生产、建设需要和本人条件,由用人单位或劳动部门择优录用,可在全民所有制单位,也可在集体所有制单位,工资参照全 日制大专学校毕业生的同等待遇。

二、专业设置应按照你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本着需要与可能、兼顾当前与长远结合的原则,报省计委、高教局研究确定……


金陵职业大学是我国第一所职业大学,根据材料,以“职业大学·现代化”为题写一则 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欧洲

中国

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

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法国进步思想家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17世纪,格劳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

18世纪,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魏源、徐继畬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赞扬民主制度又“公”又“周”;

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批评专制制度不如立宪制度通达民情;

19世纪70年代,个别改良派如郑观应等发出开设议院的议论

19世纪80年代,部分洋务派如崔国因等提出立宪问题,个别改良派开始宣传“公平”思想;

19世纪90年代,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先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激荡,紧接着便是专制制度被推翻;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新宣传人的尊严、个性解放。

——摘编自熊月之著《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25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部分)   

代次出生时间(年)代表人物职业
(或身份)
第一代:
晚清一代
18651880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等
第二代:
五四一代
18801895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陈寅恪等教授、报人、编辑、
作家等
第三代:
后五四一代
18951910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李立三等革命家、理论家、文家等

——摘编自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分别做合理解释。
2023-06-02更新 | 37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届高三仿真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武梁祠画像石

画像简介

图1 夏桀人辇图

图中夏桀侧身向右,肩扛带长弯钩的战戟,骑于两女子身体之上,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他的昏庸与残暴。“夏桀图”被配置在西壁的最左端,也是帝王像的最后一幅,而且在武梁祠的帝王图像除了夏桀是暴君,其他都是圣贤之君。

图2 梁高行图

此图取材于《列女传》,描绘的是梁高行割鼻拒聘的故事:春秋时期,高行丧偶,寡居在家,梁王爱慕其出众的容貌,于是派侍从捧黄金前去求婚,但高行誓死不从。为保全贞节,不惜用割鼻自残的方式拒绝梁王。

图3 曾母投杼图

图中描绘了孔子弟子曾参恭顺地跪坐在母亲身后,双手呈作揖状举至胸口,母亲坐在织布机前,转过身,手中之梭掉落的情景。图上下皆刻有“曾子质孝,以通神明,贯感神,著号来方,后世凯式,以正抚纲”。

图4 蔺相如完璧归赵图

图中蔺相如举起玉壁站在右边,秦王在左边紧张的看着蔺相如,伸臂扬手阻止;身后的大臣也显露出惊慌的神情。画像中蔺相如不畏强暴,大义凛然之气跃然石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汉代武梁祠画像石的思想内涵”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三: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四: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资产阶级自由、民权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4-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韵文化,赓续千年

宋韵文化是宋代生活习俗、制作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社会规范、政治理念等的总和,集中反映了宋代思想观念、人文气质、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是宋代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是高度浓缩的精神要素集合。它是见之于学术思想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发现发明的智识之韵、生产技术的匠心之韵、社会治理的秩序之韵、日常生活的器物之韵。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宋韵文化产生于宋代,但又不局限于宋代,体现了一种积淀、一种渗透、一种传承,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王国平《研学宋韵:关于宋韵文化的思考》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视角,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宋韵文化“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的理解。(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实运用合理,论述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处物竞剧烈之世,必宜于存者而后终存。考五洲之历史,凡国种之灭绝,抑为他种所羁縻者,不出三事:必其种之寡弱,而不能强立者也;必其种之暗昧,不明物理者也;终之必其种之恶劣,而四维不张者也。是以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顾主教育者,则必审所当之时势而为之重轻。是故居今而言,不佞以为智育重于体育,而德育尤重于智育。诸公乍此语,恐且以吾言为迂,不佞请细为分晰,诸公将自见其理之无以易也。

——严复《教育与国家之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2-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今日欲解决此至危险之问题,惟有奖励资本家使举其所贮蓄者结合焉,而采百余年来西人所发明之新生产方法,以从事于生产,国家则珍惜而保护之,使其事业可以发达,以与外抗……自今已往,我国若无大资本家出现,则将有他国之大资本家入而代之。而彼大资本家既占势力以后,则凡无资本或有资本而不大者,只能宛转瘦死于其脚下,而永无苏生之一日……吾以为策中国今日经济界之前途,当以奖励资本家为第一义,而以保护劳动者为第二义。

——梁启超《杂答某报》,《新民丛报》第86号,1906年

材料二   不必奖励资本家,不必望过重绝大之资本家出现,惟以国家为大地主,即以国家为大资本家,其足以造福种种于全体国民者不待言,而于国中有经营大事业之能力亦其一也……奖励国内资本家,以抵制外资输入,其结果不能抵制,而徒生社会贫富阶级者,梁氏之政策也。以中国国家为大地主大资本家,即外资输入有利无损者,吾人所持之政策也。

——胡汉民《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民报》第12号,1907年

材料三   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谈谈你对以上三种民生与经济问题观点的认识。
2023-01-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缩影,其中蕴含的情感,更是引人深思。

阅读材料,围绕“时空中的人”,提取一幅或多幅照片的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认识,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明清之际"开端与"鸦片战争"开端。

其一,"近代"始子明清之际。郑鹤声认为:"新航路发现以来,世界交通,为之大变,人类生活与国际关系,较之中古时代,显有不同之处,是即中古史与近世史之所由分界也。近世史之演变,有"继往开来'之趋势,其一切表现,皆在根据往古事迹而发扬光大之。且推陈出新,由此而孕有未来之局势。故近世史之范畴,尖包括三四百年之历史,无论中西,大都皆然。"其二,"近代"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对鸦片战争为近代开端做出系统理论阐释的是李鼎声。李氏在《中国近代史》中表示:"我们之所以不以明末清初为近代史的开头而是近代发端于鸦片战争,理由是很简单的,明末清初不过是两个朝代的交替期,不能代表一个历史的大转变期。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才日益走上殖民地道路,在革命经济上,在阶级阵营上,以及文化思想上都表现了巨大的转变。"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20余种中国近代史著作大多以鸦片战争为开端。至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中国近世史"列为历史系必修科目。鸦片战争开端说逐渐成为学界主流观点。

——摘编自赵庆云《何为"近代"——中国近代史时限问题讨论述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争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