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部分)。关于这些思想家及其主张正确的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
孔子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
墨子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韩非子认为“道无双,故日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客”
A.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B.都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C.都有期盼国家统一的理念体现D.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
2021-06-08更新 | 536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2021-05-07更新 | 263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即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这表明道家思想
A.蕴含了科学和人文精神B.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
C.不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D.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兴盛于战国的百家争鸣导致了古代中国思想界认识领域的全面活跃,为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有的、全新的思维模式。在争鸣中形成的儒、墨、法、道等学派,影响了后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体系和社会生活。直到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之前,这些学派的思想一直为后来者所继承。……为了给统治阶级提供改革方案,寻求出路,百家争鸣的思想家纷纷用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的眼光,深入探究各种政治原理,并将思维的角度置于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这标志着人类精神的觉醒。

——摘编自杨俊明《百家争鸣与古代中国人类精神的觉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儒、墨、法、道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各学派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百家争鸣的意义。
6 .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9年举办了“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甲骨文的发现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图一推动中国历史进入信史时代
B.图二是文献史料,毫无史学价值
C.图二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D.图一和图二均属于一手直接史料
7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2021-04-01更新 | 1007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自然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2021-03-26更新 | 512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创新,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这里的“新风貌”是指(     
A.气势恢宏,辞藻华美B.包括了小令和多支曲子
C.意境清新,篇幅较短D.摆脱了文辞铺张的弊病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