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2 道试题
1 . “圣安娜,请帮助我,我愿成为一名修道士!”这一誓愿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生活,在以后几十年里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动摇了中世纪天主教一统宇内的绝对权威,开辟了一个诸多教派并存的新时代。据此判断,这位“年轻人”主张
A.否定宗教信仰B.宣扬信仰得救
C.主张三权分立D.批判专制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当时
A.中国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相对多B.知识分子对西方认识逐渐深入
C.资产阶级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3 .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2021-09-09更新 | 1303次组卷 | 4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下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且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的宗教迷信思想
D.统治者借助神学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2021-09-03更新 | 533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冲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中国文学史》:“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下列作品属于“这种文学形式”的是
A.“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B.“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裘。”
6 . 论及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多元文化的面貌,有研究者指出:“这个时代,儒玄佛道四家并立,而且相互影响,有的人儒玄双修,有的人调和儒佛。……(这其中),佛教在这一时期初步完成了中土化的过程,道教则完成了官方化的过程。”该时期这一多元文化面貌的出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渐确立B.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
C.庞大而又严密的理学体系建立D.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根本上动摇
2021-09-03更新 | 56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明德湘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荀子曰:凡兼人(让人服从)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这表明荀子
A.主张以德服人B.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提倡法制D.主张兼爱,非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载:“(宋朝)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发展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D.图书成为商品
9 .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2021-08-05更新 | 1162次组卷 | 68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607次组卷 | 10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