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D.否定君主的绝对权威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躁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坐为起,在舆为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论,尚能得作君之意乎?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

——《明夷待访录·置相》


(1)明太祖与黄宗羲在废宰相问题上的观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明太祖所阐述的废除宰相的理由充分吗?为什么?黄宗羲是从哪些角度来批评废宰相之举的?
4 .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2021-01-22更新 | 330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浏阳一中等三校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所用到的知识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B.《九章算术》
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
6 . 下图为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当时佛教的发展②体现了当时乐舞受到西域风格的影响
③体现了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④是顾恺之的代表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这里的“质的变化”是指
A.弘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与文化B.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宣扬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思想D.宗教信仰与抨击专制相结合
2021-01-13更新 | 461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元代水浒杂剧《黑旋风双献功》中,宋江出场唱词为“家住梁山泊,平生不种田。刀磨风刃快,斧蘸月痕圆”。明代水浒戏《梁山七虎闹铜台》中,则为“报国忠心如皎月,杰士丛中把姓标”。这一形象变化折射出
A.戏曲艺术发展成熟B.世俗文化张扬个性
C.传统伦理更趋强化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9 .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②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
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 
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 "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文人的雅兴所致D.科考功名的需要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