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9-10高一上·贵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该材料反映的变法内容是
A.命各省保荐人才
B.废除八股取士
C.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D.开办京师大学堂
2019-09-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四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10高一上·贵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林则徐、魏源首倡的“新思想”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迫使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B.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C.引导人们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D.启迪人们探索民主革命的道路
2019-09-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四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10高一上·贵州黔南·期中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今日愤世嫉俗之士,恨外人之欺凌也,将士之不能战也,大臣之不变法也,官师之不兴学也,百司之不讲求工商也,于是倡为民权之议,以求合群而自振。嗟乎,安得此召乱之言哉!……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反对哪些观点?
(3)材料三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康有为与这一政治派别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19-09-05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兴义市坪东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一:有人说,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

材料四:“让我们每一个人向邻人伸出热情的友谊之手……让(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名字灭绝;让我们不是听别人,而是听诚实的公民的话;他们是坦率的、坚定的朋友,是人类权利和美洲自由的、独立的国家的勇敢的拥护者。”

——潘恩《常识》1776年1月于北美大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影响哲人们提出新思想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他们提出的“自然法则”在社会制度问题上有何表现?
(3)综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启蒙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5 . 英语单词中,由孔子(Confucious)派生出了另一个单词(Confucianism),意指某学派。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Confucianism”就是
A.道家B.孔家C.儒家D.法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
A.分封制下朝廷垄断多数权益
B.郡县制下地方占据多数权益
C.分封制与郡县制应并行使用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南宋文天祥就义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当时弘扬这种气节的思想学说是
A.道家学说
B.佛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阳明心学
2019-08-20更新 | 546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B.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产生
C.武力夺取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D.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C.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2019-07-10更新 | 315次组卷 | 25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兄弟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材料二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019-06-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