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独秀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陈独秀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
A.倡导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
B.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君主专制
C.提升国民素质以改变中国习俗
D.宣传社会主义以推动政治变革
2019-09-11更新 | 367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铁路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文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表明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2019-07-08更新 | 285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儒学注重道德品质修养
B.宋代科考中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
C.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的影响
2019-06-28更新 | 304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06-08更新 | 14927次组卷 | 208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二)
7 .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B.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2019-06-03更新 | 858次组卷 | 6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1月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8 .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封建王朝专制主义的腐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019-05-21更新 | 108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1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关于绅士阶层的集体记忆如天渊之别,如下表所示
时代戊戌时期大革命时期
评价绅士为人民之代表绅士为全民之公敌
地位绅士为救亡图存之中坚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
作用绅士为社会进步之动力绅士为革命之保障
目标兴绅权以兴民权打倒绅权以实现民权

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2019-05-10更新 | 1427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