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20-11-04更新 | 113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1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
A.促使了古希腊人理性思维的运用B.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
C.使得神学思想逐步受到质疑与挑战D.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3 . 下面是南宋画家林棒的《果熟来禽图》,此画反映了画家“以物观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追求细节的真实性,故当时有人赞誉其“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这说明此画

          果熟来禽图
A.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B.体现了世俗化发展趋向
C.具有借形寓意的特点
D.开创了古代花鸟画先河
4 . 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2020-08-24更新 | 164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3月北大学生邓中夏等人组建的平民教育讲演团,7月李大钊等人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9月周恩来等人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等,这表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B.先进青年主动担当时代责任
C.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D.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僵化,王阳明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这一理论
A.坚决反对研习儒学经典B.主张格物致知寻求天理
C.隐含着平等自由的倾向D.受到西方人文精神影响
2020-05-23更新 | 535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浸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4世纪时,一些学者对教会进行攻击和嘲讽,他们揭露的和攻击的对象是教会出现的弊端,要求恢复到基督教原始真义上,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人的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应有的地位,从而达到人性和神性的统一。材料表明
A.思想领域兼有新旧时代双重特色
B.人文主义者勇于挑战教皇的权威
C.人文主义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学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宗教观
9 . 当京师同文馆拟开设天文、算学馆并聘洋人教习西方科学时,便遭到守旧者的强烈反对,将引进西方科学上升到“用夷变夏”的高度,“中体西用”说提供了可以抵御顽固派攻击的一种解说。据此可知,“中体西用”
A.反映了当时知识界的普遍共识B.限制了洋务运动的演进和深化
C.有助于西方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有利于打破传统文化心理障碍
10 .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出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同一时期日本和朝鲜也分别出现了“和魂洋才”和“东道西器”的思想。据此可知东亚(        )
A.东西文明开始出现碰撞融合B.儒学价值影响东亚文化圈
C.西学东渐成为近代历史潮流D.文化本土化成为社会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