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20-12-05更新 | 3931次组卷 | 85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新高考模拟试卷01(天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拿破仑的侵略战争,复辟时期的反动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无情地打碎了人们对理想主义的幻想;而获得了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则需要一张自由表达个人情感的主观感受方式。在这样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是
A.《红与黑》B.《自由引导人民》C.《巴黎圣母院》D.《人间喜剧》
3 . 论及牛顿科学成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有学者指出:“牛顿确立的新规范不仅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顶点,而且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范围。”该学者的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近代科技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推进作用B.牛顿定理对其它自然学科的深刻影响
C.牛顿科学精神对启蒙运动的促成作用D.经典力学为相对论创立奠定理论基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唐代以前,儒家文化已经传播到祖国的西部边疆地区。1969 年,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他那墓地一座唐墓中发现十二岁儿童卜天寿所抄写的《论语·郑氏注》残卷。宋、辽、金、元时期,辽统治者提倡学习儒家经典。金曾以儒家经典为学习、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西夏自元昊后,积极吸收汉民族文化,仿行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礼俗。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实行“推古朝改革”。

唐帝国建立后,从630年起,日本共派出18次遣唐使,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大化改新”,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新罗统一朝鲜后,更以唐代为立国规范。在学制上,新罗仿唐置国学,设儒学科和技术科。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公元1598-1626年,西方传教士把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译成拉丁文。

翻译儒家经典的热潮,一直持续到清朝初年。 这些儒家典籍在欧洲的上层社会和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就十分崇拜儒家思想中的自然神论。法国狄德.罗将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有力武器,用以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

----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儒学传播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传播的影响。
5 . 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
A.中体西用思想已萌生B.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C.中国科技已注重理论探究D.中西方科技差距不断拉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理学家都积极地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等。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也不努力于仕途,追求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他们的做法(  )
A.有利于理学的思辨化B.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
C.有利于教育体制革新D.迎合了市民阶层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这反映了(  )
A.传统价值观的变异B.佛教成为主流思想
C.佛教思想的本土化D.三教合流已经完成
2020-11-11更新 | 328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8 . 彼特拉克等人强调“人性”,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而到了15世纪,布鲁尼等人则将强调关注社会政治事务,主张在佛罗伦萨实行共和政制。这一变化反映出
A.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B.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有所扩充
C.政治斗争成为文艺复兴核心D.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9 . 鸦片战争前后,以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为理论基础的历史进化思想发展起来。龚自珍在《五经大义终始论》等文章中提出“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晚清的知识分子
A.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B.已经超越“中体西用”的思想束缚
C.受到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D.开始质疑和批判儒家传统思想体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制度与机制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百科全书》认为,“没有哪一位总统的施政纲领能比新政对国内局势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材料三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政治制度在“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方面的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领域里出现的两次大的制度创新是什么? 分别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
(4)从上述古今中外制度与机制创新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