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1830年以后,出现了少年儿童涌入小学的高潮。美国马萨诸塞州于1852年颁布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法令。

美国1870年后又出现了涌入中学的高潮。到1898年美国实行普及义务教育的32个州已有17个州把义务教育年限定为9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初级中学的程度。

法国于1959年把义务教育延长为10年,英国从1969年起延长为11年,美国多数州延长到12年,原苏联从1984年延长到11年。

——整理自《中国义务教育学制改革大思路》

材料二   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

——整理自杨海榕《试论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及义务教育对我国的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分析,如何认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据此可知
A.中外之间文化交流频繁B.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佛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D.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
3 . 在唐代地位不甚高的杜甫在宋代却备受推崇,大批文人学士从思想、艺术上学习杜甫。王安石在《杜甫画像》中写道:“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这反映出
A.宋代文人对个性和神韵的追求B.文学艺术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C.宋代文化多元化发展受到抑制D.杜甫品质才学契合了理学精神
4 . 启蒙,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个人(伏尔泰)生活的84年,处于君主制度的极点和大革命之间。他出生时,路易十四仍然在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登基。他的摇篮笼罩着伟大朝代的最后一袋宝光,他的灵框是那个地狱般的世界的第一丝微亮。

——维克多雨果在伏尔泰逝世10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启蒙思想家们不愿借鉴任何基督教教义,彻底摒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赞的论说。他们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了建立在全新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概念之上的政治哲学,认为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基于这一观点,毫无建树的君主制甚至寡头政治都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穆勒的政治学著作《代议制政府》,出版于1861年。穆勒主张,实行无财产或阶级条件限制的普选制,劳工阶级基数庞大,将拥有最多数的代表。议会表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雇主及其它少数人阶级代表的意志就会受到压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数人的暴虐”。因此,穆勒建议在普选制下实行“复数投票权”,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应同时享有两张或两张以上的选票的权利

——摘编自靳海山《走出大众民主的困境一穆勒的代议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伏尔泰思想成为“那个地狱般的世界的第一丝微亮”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是文艺复兴所开创趋势的“最高峰”的理由,并列举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所提出的新的政治哲学。
(3)据材料三,指出穆勒关于议会表决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形成的背景。
2020-07-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泰州市姜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启蒙运动肇始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影响全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 世纪以来,英国通过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教会的教产大部分廉价卖给了乡村贵族,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较快生长。另外,英国具有相对独立和宽松的文化氛围,从而催生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哲学家的产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牛顿和洛克,他们使得理性精神得以崛起。因此,启蒙运动首先发生于英国,而不是法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

——据赵林 《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文献资料内容摘要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从现代民主政治来看,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是直接促发和指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事件——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的改良与革命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汲取思想的共同来源。
福泽谕吉《劝学篇》发展了西方的天赋人权说,提倡日本的自由人格,并根据《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使日本文明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据材料一指出启蒙运动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据材料二,自拟主题,论述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 逻辑清晰。200 字左右)
2020-07-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但丁在《神曲》中塑造的女性贝阿特丽切代表了永世的幸福和神的祝愿,有明显的宗教气息。彼特拉克的《歌集》中的女主人公劳拉仍然是神和人的媒介,但她也富有人性,有世俗的女性特征,引导着诗人获得内心的安宁平和。”材料反映出
A.女性地位显著提升B.文学作品呈现世俗化趋势
C.教会统治已被打破D.理性精神获得了普遍认同
2020-03-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7 .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内涵“近代性”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论著《明夷待访录》以鲜明的态度宣布告别秦汉以下的君主专制,又隐约暗示走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趋势。其或鲜明或朦胧地昭示的路向是,从农本型自然经济迈向工商发达的商品经济,政治上从“君治”通往“民治”。黄氏拥有的学术资源基本上是中国本土的——因袭并变通先秦以降的民本思想,直承中明以来党社议政之风及市民文化的精髓,显现了中国本土文化自生的“近代性”趋势。

材料二   由于明清之际历史条件的限制,《明夷待访录》之类论著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长期遭到禁毁,黄氏之书题名冠以“待访”,类似的李贽书称《藏书》《焚书》,唐甄书称《潜书》,都表明具有早期“近代性”的思想在近代前夜的中国深受压抑,难以流播发扬。清末维新人士和革命斗士在向国人宣传“民权”“立宪”之理想时,曾在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运动中所发挥的继往开来、汇通中西的枢纽作用。

——以上材料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夷待访录》“隐约暗示”的“近代性”思想,分析影响黄宗羲形成这些思想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夜早期“近代性”思想“难以流播发扬”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维新人士和革命斗士”借助《明夷待访录》思想,宣传“民权”“立宪”的不同之处和共同目的。
8 . 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2019-05-30更新 | 420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9 . 汉武帝在尊儒过程中及其以后,其它各学派因失去国立博士官而地位不断下降,但各学派的著作均可收藏、流传,供人学习、研究。并且汉武帝还通过子、资选、征召、公车上书等途径,把法、道、纵横、杂家以至方术之士罗致在左右。这反映出
A.儒学为官方唯一意识形态
B.百家争鸣具有了新的内涵
C.诸子学说出现了融合趋势
D.思想专制的方式比较灵活
10 . 下图是汉字“丁”的演变图,对“丁”的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B.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C.体现了印刷技术的进步
D.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