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五四前后,在一些青年人眼中,小家庭是快乐的源泉,是增进人生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于是他们纷纷提出恋爱结婚、父子析居、成立小家庭等家庭革命方案。这些方案
A.体现了新青年重塑社会的要求B.反映了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
C.开启了青年人思想解放的闸门D.消除了传统伦理观念对社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顺治十二年春,王夫之开始作《周易外传》,通过探索象数以穷理。在这部著作中,王夫之精辟地阐述了“器”(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和“道”(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指出:“天下唯器而已矣”,他希望人们“勉于治器”。这一论断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D.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2020-09-28更新 | 711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了预定论:信徒的灵魂仅靠上帝的恩典得救,而谁会被授予恩典是上帝预先裁定的,人们无法揣度上帝的缘由,却可以通过辛勤的工作证明,因为蒙受上帝恩宠的人在世俗中是能取得成就的,这种成就体现为财富的积累。加尔文这一理论
A.否定了路德“因信称义”思想B.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要求
C.旨在为天主教会改革制造舆论D.有利于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孔子说:“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这表明二人都主张
A.遵循周礼构建新秩序B.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C.用三纲五常教化民众D.人际交往应和谐相处
6 . 甲午战争后,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提出“西艺非要,两政为要”“变法”“变科举”“储才”“奖励工商”“护商”“劝工”等主张,洋务运动在军事、工商业、教育、政治等方面都向纵深方向发展。这可以证明
A.洋务新政保障了国家安全B.洋务派率先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C.中体西用出现了根本变化D.洋务运动客观上助推了维新变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看到“时势又变,屏藩尽撤,强邻日逼”的严重局面,但他在正文篇目中仍把“道器”列为第一篇,说中国自有“列圣相传之大道”。这说明
A.中国正经历一场根本性的社会变革B.郑观应坚持中体西用的主张
C.民众普遍未认识到民族危机的深重D.知识分子掀起维新变法高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圣人只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B.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C.社会动荡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D.儒家应主导社会道德自律的建设
9 .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等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上述材料表明
A.皇帝个人喜好决定教育内容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得以缓和
C.儒家经典开始成为官方教材D.东汉政府重视发展儒学教育
2020-09-09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9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77年,郭嵩焘自伦敦寄给朋友的信中论及:“往常论近日考求洋务三人。合肥伯相(李鸿章)能见其大,沈尚书(沈葆桢)能得其实,丁中丞(丁日昌)能致其精。吾于诸君无能为役。精神才力,穷极推求,亦万不能逮。独所及见透顶第一义,则亦有诸公所未及者。”由此可知,郭的思想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B.反映了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C.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D.是对传统洋务思想的发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