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在朱熹看来“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朱熹强调的“理”是(     
A.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B.独立的思考与科学的判断
C.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D.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
2023-08-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842年,魏源在其编著的《海国图志》中,系统地介绍了地球形状及其运行规律、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并绘制了世界地图及各国地图。这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近代科学开始传入中国B.传统心态受到挑战
C.教育模式得以根本改变D.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3 . (它)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这里的“它”指的是(     
A.《自然系统》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天演论》D.《相对论》
2022-09-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2022-03-29更新 | 1795次组卷 | 49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2022-03-01更新 | 1278次组卷 | 15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以后,以地图为载体的知识类型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知识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形成主要因为
A.造纸术的发明B.雕版印刷术的推广C.指南针的应用D.活字印刷术的问世
2021-12-10更新 | 353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来,许多有识之士主张以西方的物质文明来匡扶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但并未扭转中国的积贫积弱之势。戊戌时期,谭嗣同、严复抨击了君主专制,康梁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他们提出了变政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进化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新思想家的新民观》

材料二:孙中山谴责和揭露了封建暴政“不给我们平等的权利和特权”“侵犯我们不可让与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压制言论自由”“禁止结社自由”等罪,指出这种状“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忍受的”。进而指明这种封建暴政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相矛盾,与“民主立宪”政体相对立,因此必须迅速消除“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社会政治状况。

——摘编自郑宪《浅谈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维新思想和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维新思想和孙中山革命思想。
2021-03-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说:“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材料三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9 .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
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2020-12-03更新 | 330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打趣地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该趣话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赫鲁晓夫认为新中国无力搞核研究B.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新中国作出了“两弹一星”的决策D.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