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康有为在《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中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康有为的这一言论
A.旨在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B.对传统文化的本质认识不清
C.试图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儒家将“喻于义”的人称为君子,墨家将能够扶危济困作为“兼士”的标准。这表明儒墨两家都
A.忽视了个人利益B.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
C.追求个性的自由D.具有平等的社会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到某一学派的思想时指出:“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以下属于该学派观点的是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4 . 寓言一般带有讽喻作用,“守株待兔”大意指的是“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这则寓言反映的哲理是
A.法家的变革精神B.道家的自然无为
C.儒家的仁者爱人D.墨家的功利主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2021-03-15更新 | 741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朱熹说:“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此理如“月照万川,如月在天,只一而已”。朱熹此番言论旨在
A.讲述宇宙自然的共相具相B.说明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C.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D.论证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

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汉书》记载:自孝武兴学,公孙弘以儒相,其后蔡义、韦贤、马宫等咸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传先王语。当时社会上有谚语曰:“遗子黄金满嬴,不如一经。”这反映出当时
A.独尊儒术压制了学术发展B.推崇儒学成为社会共识
C.重用儒生提升了儒学地位D.选官制度呈多元化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孔子周游,其抱负并不在为某一国,某一家,故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孔子实已超出当时狭义的国家与民族观念之上,而贡献其理想于当时之所谓“天下”,此种游仕精神为后起学者所仍袭。这说明孔子
A.客观上助推了国家大一统B.要求用周礼稳定政治秩序
C.其仁爱思想被世人所接受D.在政治上倾向于维持现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