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实用色彩,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永远的误读”之中。

远视——被神化的中国形象。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他们发现的是一个神话的中国,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轻视——黯淡的中国形象。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鸦片战争的爆发最终使中国形象一落千丈,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一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

斜视——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强烈的种族歧视和中国人在抵抗外敌入侵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使13世纪成吉思汗遗留给欧洲的“黄祸”情结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1949年后,西方人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中国的形象一直处于一种似敌非敌的状态中。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遭到疫情的冲击,同时还要遭遇西方一些舆论的攻击。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一些国际舆论忙于“甩锅”,借病毒来源和疫情产生祭出“中国责任论”“中国道歉论”“中国赔偿论”等论调。当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欧美多国疫情急转直下之时,这些舆论又开始质疑中国疫情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似乎中国抗疫成果令人难以置信,有的舆论甚至把中国对外医疗援助称为带有地缘政治目的的“宣传”。这一波波的涉华负面舆论,不仅来自于西方一些政客,也来自于西方一些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随着全球疫情数据居高不下,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或将更加恶劣。

——人民日报海外网评《海外网评:疫情或加剧国际舆论不平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要求:任选材料一中西方人对中国某一个时期的“误读”加以阐释,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国际舆论不平衡”这一现象的认识。
2020-05-1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4月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2 .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夏商时期,黄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黍、稷。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关中农业区和关东农业区是全国的主要农业区……隋唐时期,关中地区由于是京畿之地,加上政府又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粮食产地……靖康之乱后,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碾压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则成为全国最主要粮食输出地。湖广省在明中叶已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称……自改革开放以来,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等地,粮食产量下降。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转型成为粮食主产区。

材料二   联合国近期预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全球濒临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疫情下,已有多个粮食出口国采取了保护性出口禁令,给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冲击,不少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陷入“粮荒”。

中国粮食总产量(1996-201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摘编自柏舟《国家人文历史》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古代到现代粮食主产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全社会掀起“光盘行动”。CNN等西方媒体将中国“光盘行动”与“粮食危机”联系在一起,担心中国养不活14亿人。《印度斯坦时报》指出中国国内局势与1962年非常相似,都是因为粮食短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全球粮食危机的表现,并谈谈你对西方和印度媒体的看法。
2020-11-0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四地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比较,从表格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1965年学校数(所)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生数(万人)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4341947年的1.1倍67.41947年的3.3倍
中等学校809931949年的14.1倍14321946年的6.9倍
小学16819391949年的4.9倍11620.91946年的3.9倍

A.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义务教育法》的颁布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4 .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年代科技发明
(件)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452862%1738%
公元4011000453271%1329%
公元1001年—1500673857%2943%
公元1501年—1840472194%45396%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是四大发明。图一、图二分别能反映其中哪两大发明?这两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的变化,并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
2020-11-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育英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6 .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看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数2225259257788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