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行新学制,规定中学堂科目包括修身、读经讲经、外国语、算学、物理及化学、体操等12门,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占有较大比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取消读经讲经课,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开始承认女子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材料三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女性的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学校教育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建国以来高等教育对中国女性发展的意义。
2021-09-1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实用色彩,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永远的误读”之中。

远视——被神化的中国形象。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他们发现的是一个神话的中国,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轻视——黯淡的中国形象。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鸦片战争的爆发最终使中国形象一落千丈,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一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

斜视——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强烈的种族歧视和中国人在抵抗外敌入侵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使13世纪成吉思汗遗留给欧洲的“黄祸”情结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1949年后,西方人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中国的形象一直处于一种似敌非敌的状态中。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遭到疫情的冲击,同时还要遭遇西方一些舆论的攻击。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一些国际舆论忙于“甩锅”,借病毒来源和疫情产生祭出“中国责任论”“中国道歉论”“中国赔偿论”等论调。当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欧美多国疫情急转直下之时,这些舆论又开始质疑中国疫情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似乎中国抗疫成果令人难以置信,有的舆论甚至把中国对外医疗援助称为带有地缘政治目的的“宣传”。这一波波的涉华负面舆论,不仅来自于西方一些政客,也来自于西方一些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随着全球疫情数据居高不下,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或将更加恶劣。

——人民日报海外网评《海外网评:疫情或加剧国际舆论不平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要求:任选材料一中西方人对中国某一个时期的“误读”加以阐释,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国际舆论不平衡”这一现象的认识。
2020-05-1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4月线上检测历史试题
3 . 《新青年》自8卷1号(1920年9月发行)至9卷3号(1921年7月发行)发表的与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共68篇,具体数据统计如下表。此表反映了,该阶段
《新青年》部分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作者情况统计表
          文章数量
作者身份
人数(人)篇数(篇)
共产主义者1262
非共产主义者55
不确定11

A.共产主义者是发表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主力军
B.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发表
C.《新青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机关刊物
D.非共产主义者也开始关注并参与宣传马克思主义
4 .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上现象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B.数据统计存在严重偏差
C.西方科技不适应于中国D.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歙县志人物志》记载的歙县各朝代受旌表的“节烈女”的数量变化情况。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
朝代
人数5217107098
A.明清时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理学对妇女的影响不断加深
C.宋代以后社会风气每况愈下D.元代后妇女的思想日益开放
6 . 下列对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B.火药及火药武器被大量用于军事
C.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并用于航海
D.郭守敬编定的《授时历》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领先
2021-04-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1924年12月,毛泽东写成《中国佃农生活举例》一文。下表是根据该文列举的一个佃农家庭一年收支情况整理而成的部分数据(单位:银元)。这反映出
A.佃农具有强烈斗争精神B.团结农民成为全党共识
C.民众生活需求得到满足D.毛泽东高度关注农村问题
2021-01-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中国1977年到1985年高校招生相关数据简表,这一表格能够反映出
中国历年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表
年份报考人数(万)高校录取人数(万)录取比例
1977年570274.74%
1978年61040.26.59%
1979年468.528.46.06%
1980年333288.41%
1981年2592810.81%
1982年1873217.11%
1983年1673923.35%
1984年1644829.27%
1985年1766235.23%

A.大学招生人数持续增加B.高等院校的录取比例得以持续提升
C.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稳步发展D.恢复高考初期生源最好
9 . 1956年12月21日新华社报道,1956年这一年中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有50多次,科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多篇,这些数据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
A.知识分子地位显著提高B.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
C.“双百”方针的提出D.科研领域的“大跃进’
10 .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些天文观测活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引起了生产技术的变革B.有利于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稳定
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促进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