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C.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2021-02-20更新 | 527次组卷 | 60卷引用:湖北省六校(恩施高中、郧阳中学、沙市中学、十堰一中、随州二中、襄阳三中)2021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宋代,万卷藏书对于个人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数字;而到了16世纪末的明后期,藏书万种以上的私人藏书楼以多达数十座,若以卷数论,每种图书又可多达数千卷。这反映出
A.明朝文化水平远超前代B.技术发展使文化传播扩散
C.学龄教育逐渐得到普及D.士人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
2021-02-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历史上的“大一统”发生了几次巨大的变化。以下仅举两例。第一是周秦之变。东周“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诸子百家思考的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回归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孔子用“礼”维护了社会整合的基本纽带,培养了大一统文明担纲者“士”,用“史”凸显了审判罪恶的特有方式,萃取了礼乐文明的基本价值“仁”。老子强调“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天下心为心”“以无私成其私”。法家擅于君权的运作,主张严刑峻法。秦朝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编户齐民、车同轨、书同文,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交通、文字大一统,构建了中华文明大一统的基本框架。但是秦朝的文化整合没有做好,这个任务留给了汉朝,董仲舒构建了天下——天子——天命的神学系统。汉武帝“推明孔氏、表彰六经”,巩固了大一统。第二是唐宋之变。汉朝之后,儒家经典成为选官依据,手抄成本较高。豪族投资文化,建立起累世经学甚至累世公卿。但豪族士大夫祖尚浮虚,不堪重任。李唐一族“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颓废之躯”而崛起。但如何瓦解豪族势力?如何真正大一统?这是科举制度建立的逻辑,也开启了中国的平民时代。但唐宋世风也面临了一个新问题:佛教的兴盛,士大夫崇尚虚无主义,以至于“儒门淡薄难收拾,天下英才归释氏”。宋代世大夫寻找的答案一是“祛邪”,重振礼义廉耻;二是“扶正”,学习佛教精密的形而上学体系,建立儒家生活方式的哲学基础。

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

——节选自李勇刚《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周秦之变与唐宋之变本质区别,并概括先秦诸子的应对之道。
(2)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这一观点,并用史实说明。
2021-01-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魏源主张:“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牙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习之”“并延(邀请)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驾驶攻击”。这表明魏源的主张(  )
A.摒弃了“贵华贱夷”的观念B.突破了传统的“天朝上国”心态
C.开启了“师夷长技”的实践D.形成系统的学习西方的思想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代中国,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
A.西周B.秦朝C.汉代D.唐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下列文艺作品中与罗丹所描述的属同一主题的是
A.《巴黎圣母院》B.《拿破仑加冕》
C.《人间喜剧》D.《格尔尼卡》
7 . 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
中国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1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
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D.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
2021-01-08更新 | 178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并发表演讲,认为“近世文明,专尚物质,并不为贵。亚洲民族,自具可贵之固有的文明,宜发扬而光大之”。梁启超、徐志摩等人对此大加礼赞,同时陈独秀、郭沫若等则要“激颜厉色送他走”。这表明
A.文化革新不符合中国国情B.应以儒学的复兴推动救亡
C.推广科学思想仍任重道远D.探索救亡道路的艰难曲折
2021-01-07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沙龙文化的发展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政治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沙龙”一词的原文是salon(客厅)。是上流社会社交的中心。14、15世纪,沙龙开始发展起来了。在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的宫廷里,人们仔细谛听着薄伽丘与彼特拉克的学术谈论。在16世纪的梵蒂冈,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皇宫里,在马尔比诺城堡的聚会中,宫廷的沙龙与贵族的沙龙在繁华与人文之风中竞相角逐。从根本上说,有闲阶级的存在是沙龙存在的基本环境。18世纪是法国沙龙发展的鼎盛时期,从路易十四时代的庄重谢幕到摄政王时时期的尽情狂欢再到路易十六登基后励精图治的改革,以及最后大革命的激情爆发,这是一个狂飙突进式的过程,这是个处在大张大阂的剧变当中的世界,各种观念冲突激荡,思想空前活跃。18世纪的沙龙是属于启蒙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喜剧、哲理小说都要先在夏特莱夫人的沙龙里朗诵再复印。19世纪中叶,由于贵族制度的彻底消亡,工业革命的兴起、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化批判的公众成为文化消费的公众,资产阶级倡导的简朴、物质之风主导着社会的潮流.沙龙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全部基础而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了。

——摘编自肖琦 《法国文化:沙龙的演变与法国大革命》


(1)编写一幕18世纪发生在法国沙龙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经济或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 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西方近代以来沙龙的发展变化,说明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
10 . 毛泽东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但是在同一个原则下,就无产阶级政党在各种条件下执行这个原则的表现来说,则基于条件的不同而不一致。”毛泽东意在强调
A.武装夺取政权普遍适用于各国B.应将革命普遍原理同国情结合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具有必然性D.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合理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