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说:“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伽利略
A.非常注重于实验测量B.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C.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D.做出了众多科学发现
2021-04-24更新 | 20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届高三历史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20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2 . 历史概念的变迁。

“西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概念,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汉书·西域传》提及西域,包括西域都护府管辖下的今新疆地区,以及大月氏(中亚古国)安息(西亚古国)等广大地区。《后汉书·西域传》提及的范围扩展至大秦
宋代开始出现“西洋”一词。元代《中庵集》曾提到“西洋”,后人考证是指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元代《冀越集记》称:“广州舶船出虎头门始入大洋……西洋差远,两岁一回”
清初,张潮的《昭代丛书》中收入了来华传教士南怀仁编写的《西方要纪》一书,称:“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
1918年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中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应该尊重民权,法治,平等的精神……相信科学是发明真理的指南针”
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会谈时说:“国际上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现在我们知道了,情况并非如此”


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人“西方”概念的变迁进行解读。
3 . 历史概念的变迁。“西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概念,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人“西方”概念的变迁进行解读。
2020-04-13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最初流传下来的《春秋》等经典文献,都是用古篆文写成的。古文经学依托先秦古文经典,强调文字训诂。为了研究与推广,一些经学家用通行的隶书来解读古文的经典,形成夸文经学。他们从现实政治出发,常常附会经义。古文经学家视孔于为一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迷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的次第应当按史料产生的早晚排列。夸文学家视孔子为教育末、政治家,六经只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孔子所着重的不在于六经的文字事实,而在于经学的微言大义。六经的次第当然要按程度的浅深而排列。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东汉时被古文经学超越。

——摘编自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

材料二   成丰年间,夸文经学得以复兴再起,井成为学术的主潮。魏源指出,烦琐考据是“锢天下聪明知慧使尽出于无用之一连”,西汉今、古文本是一家,大同小异不过什一。六经皆圣人忧惠之书,治经当探求圣人的微言大谊(义),以求通经致用,以经术为治术。

——李军《论清代夸文经学的创立复兴及其思想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汉朝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区别,分析西汉今文经学受到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源思想特点,说明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代表了农民阶级根本利益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基本实现平均地权的主张D.与共产党部分革命目标相一致
2019-12-01更新 | 203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29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6 . 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科技发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一定程度制约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7 . 一位作家在自己作品的开篇写道:“在硕果累累的一千三百四十八年,出类拔萃的佛罗伦萨,竟发生了要命的瘟疫”,随后他又笔锋一转,向读者描绘了一个“人造的”世外桃源:俊男美女选择了一处风景秀丽的场所,嬉戏玩耍,讲故事取乐,他们所讲的故事,则主要以各式各样的爱情、情爱为主题。下列各项中,对这本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①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②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③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④歌颂了人间的仁爱与友谊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②③④
2020-07-07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必刷(浙江专用)-狂刷53文艺复兴
8 . 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至少于2008年起,向全球近10万台计算机植入专门软件,监听各国社会动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全球化推动了各国信息的共享
B.信息革命削弱了美国霸权主义
C.社会信息化带来安全方面风险
D.网络对社会安全影响弊大于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20年的《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刊登了陈独秀撰写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文中写道: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工资约8元,在上海的生活程度,不至冻饿而死罢了,工人剩余工值都被资本家一股东用红利的名义抢夺去了,工人照例得不到分毫他提出“赶快实行八时制,为穷苦的工人谋点教育”。要“由个人的工业主义进步到社会的工业主义”,提倡工人入股私有企业的制度。下列选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文宣传了马克思的利余价值学说;②“社会的工业主义”指工业产权的社会公有
③陈独秀没有完全排斥私有经济:④反映人们普遍要求建立“劳工社会”的呼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某一文学作品以故事会的形式,采用框形的结构,塑造了不同阶层、三教九流、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抒发了文艺复兴初期的自由思想。下列对此文学作品的相关解读,其中有误的是
A.以生动的语言讴歌自然的人性B.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
C.揭露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D.把文艺复兴推向了高雅和精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