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巴黎和会后,严复作诗“欧洲三百年科学,尽作驱禽食肉看”,并自注说:“战时公法,徒虚语耳。甲寅欧战以来,利器及杀人之能事,皆所得于科学者也。”这体现出作者
A.反思西方文明的不足B.极力宣扬进化论思想
C.否定近代科技的作用D.正视民族危机的严重
2020-07-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国民党文人曾对毛泽东的某篇著作进行批判,其理由是:鸦片战争以后“封建制度……已经被摧毁殆尽,连二分之一的成分也没有了”;“中国的革命是国民革命,是不分阶级的,也不属于任何一个世界范畴”。上文中的“某篇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但《齐民要术》中却记载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乳酪的生产加工技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外文化沟通的密切B.南北经济联系的扩大
C.古代农副牧业的发展D.北方民族交流的加强
2020-07-10更新 | 1790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1956~1957年,《文艺报》先后介绍了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印度诗人迦梨陀娑、奥地利钢琴家莫扎特、保加利亚艺术家玛依斯捷尔等人的作品。这得益于
A.外交领域的巨大成就B.双百方针的正确指导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前期,俄语一枝独秀。中学里学习俄语蔚然成风,东北所有的中学,北京和其他城市的59所中学都教授俄语;社会上也掀起了俄语学习的高潮,不同层次的俄语学习班、培训班、学校等快速发展;到1952年,全国有57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教育部只保留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负责培养全国的中学英语师资。1956年,教育部确定外语教学中俄语与英语的比例是1:1,随后又规定俄语占1/3,2/3为英语和其他语言;1962年,周恩来指示要在l0~20年内把世界上主要语种都办起来;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颁布,指出要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1979年,教育部要求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要把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孙国宽、王琴《从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演变管窥我国外交政策》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言情成分明显增多,一些书商也喜欢鼓吹作品的言情内容;同时,很多神魔、侠客题材的作品也受到读者的推崇。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戏曲艺术的革新B.平民教育的兴起
C.封建制度的衰落D.商品经济的冲击
7 . 春秋战国时期,人口思想已经产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父母生之,续莫大焉。

——(孔子)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商鞅)

材料二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韩非子)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关于人口思想的共同点,并分析这一思想在当时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老子和韩非子的人口思想,并说明其各自的历史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初年,赋作家主要分散在地方,如以梁孝王为中心的梁园文学群体、以淮南王为中心的淮南文学群体等。武帝以后,赋作家们则开始涌向京都。这主要是由于
A.选官制度发生变化B.新儒学地位得到提升
C.王国数量日益减少D.大一统国家不断发展
10 . “他们在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依据的是他们自己的规则,他们就是不断地在创造新的传统。……他们的作品事实上有很多确实做得像人的身体或者是物体的本身,但是这只能是他们唯一和现实相似的地方”。这反映出艺术领域
A.传统流派日益衰落B.理性思维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渐趋淡化D.自我意识备受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