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8 题号:10431235
春秋战国时期,人口思想已经产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父母生之,续莫大焉。

——(孔子)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商鞅)

材料二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韩非子)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关于人口思想的共同点,并分析这一思想在当时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老子和韩非子的人口思想,并说明其各自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费《藏书》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概括指出孔子受冷遇和董仲舒受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不同观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0-11-19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近代以来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儒学……强调集体高于个人,权威高于自由,责任大于权利。……维护秩序和尊重统治者是其核心价值观……事实上,儒家社会和受儒家影响的社会并不欢迎民主。

——萨缪尔·亨廷顿

材料二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声气相通、人民与管理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才是英吉利真正的力量所在……我的观察是,英吉利的日常政治生活事实上实现了我国传统的三代政治理念。

——王韬

材料三   中国古昔……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

——孙中山

材料四   如果问儒家文化里面主要有什么东西,在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文明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我刚才就简单地提出了四点:第一,儒家文化中的平等思想;第二,儒家文化中的世界性和共通性;第三,儒家文化中对差异的尊重;第四,儒家文化中的“学”的重要地位。

——罗多弼《儒家文化与世界文明》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理解中国传统儒学的?
(2)材料二、三共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四中作者强调的儒家文化对现实作用的依据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请命制一个合适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
2019-09-18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出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儒学”的基本主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2020-11-10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