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7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部分)关于这些思想家及其主张正确的是
A.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B.都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C.都有期盼国家统一的理念体现D.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
2 . 下面两幅如图分别是不同时期的圣母主题绘画。如图与如图的不同说明
A.人是衡量世界万物的尺度B.追求人性的美体现了思想解放
C.封建专制是民主和自由的天敌D.神圣仪式才是信仰虔诚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这一思想
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B.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2021-12-03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南宋文天祥就义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当时弘扬这种气节的思想学说是
A.道家学说B.佛家思想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5 . 回顾儒学发展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当时(西汉)的儒学者们,适应历史的需要,勇敢地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一是要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要恢复与保护儒家经典;三是要深化儒经研究。

——摘自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三   北宋中期,儒家知识分子鉴前代士人之失,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他们“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风与时局的趋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   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和荀子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董仲舒在“深化儒经研究”方面有何贡献?为迎合汉武帝“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的政治需要,董仲舒提出了哪些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北宋理学的深远影响。
(4)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黄宗羲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与创新的?
2021-12-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苏格拉底指出,“良善的生活”绝不是像伯里克利等人那样,简单地向城邦公民发放津贴补助,以期引起公民关注和参与城邦生活,因为这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与物欲的增长。苏格拉底这样说是为了
A.凸显美德的重要性B.激发公民参政热情
C.宣扬自由的精神D.缓解城邦财政压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
B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绘画由关注人物转为对自然景物的写实
C郭守敬编订《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之大成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
D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河沿岸风光和工商业繁华的景象风俗画成为宋代画坛的一大亮点
A.AB.BC.CD.D
2021-12-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唐朝开放的社会环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C.李清照是豪放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D.《窦娥冤》是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A.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B.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
C.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D.从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
2021-12-02更新 | 249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2021-11-2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