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精湛,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器物上铭文较长,铭文内容丰富,字体优美奔放。依据如表所列并结合所学,对其解读、分析合理的是(     
器物所在时期字数主要内容
大丰簋西周初期78字记述武王克商,西归宗周,颂扬先王功烈、祭祀赏赐等
何尊成王时期122字记载成王营建东都洛邑的事
曶鼎恭王时期410字记载了五个奴隶相当于一匹马加一束丝
毛公鼎宣王时期497字记述周宣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的事
①铭文文字成为在中国出现的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②器物上的文字价值主要体现在史料、书法价值上
③铭文为真实事件的记录,属于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④丰富的铭文恰好补充了西周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 . 长期以来,主流的史观都认为是康有为领导了“公车上书”,但历史学界近年来的研究则呈现出与康梁所述不同的过程。分析下表双方的依据,选项中合理的是
肯定方(主流)否定方
依据康有为自述:在松筠庵聚集十八省共一千二百余举人,共商上书拒和之事。以为“士气可用”,以“一昼二夜”写就“万言书”,一千两百余名举人签名。此书“遍传都下,士气愤涌”四月八日,康至都察院请其代为呈递。但都察院以议和已经“用宝”为由,决绝了此次上书。《公车上书提名》的六百余人与《康南海自编年谱年谱》所言之一千两百余人不合。《公车上书记》序文说此“万言书”原定四月初十日呈递,而后“议竟中寝”。《年谱》中说议和条约四月八日已经“用宝”与《翁同龢日记》所言之四月九日“用宝”相矛盾。
结论认为反方包含许多推测和预设,而且对反证材料的分析不足,“其结论有片面性”。认为上书拒和的主力并非进京应试的举人,而是各级官吏。

A.肯定方的依据是当事人的自述,史料价值最高,肯定可信
B.反方以推测和预设结果,论据不足,所以没有任何价值
C.历史研究要勇于探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史证论
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2021-05-14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乐成寄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37次组卷 | 6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史记》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但是后来《孙膑兵法》失传了,加上相关历史资料太少,以至于有人怀疑,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是同一本书。史学界对此也争论不休。直到1972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部兵法竹简,才解决了这一悬案。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唯有通过考古发现,方能还原历史真相B.文献史料的记载是真实可靠、不容置疑的
C.历史研究包括实证与理论诠释,拒绝一切假设D.历史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更新延展的
2022-07-04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一位同学要撰写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历史小论文,收集了大量资料却存在很多错误,他罗列出的以下几条“史料”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内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B.文革时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解决了边远地区看电视难的问题
D.“神舟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022-05-1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及选考科目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华文化崇德尚贤,下列史料所描述的现象或主张不符合这一文化内涵的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B.“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7 . 朱熹认为:“或言太祖受命,尽除五代弊法,用能易乱为治。曰:不然。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条目多仍其旧。大凡做事底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由史料所反映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有
①朱熹认为在当时的社会兴弊拯坠是综合性的事业
②太祖沿用前代整体制度框架,但在内部作渐进之改良
③在宋代“保守”、“创新”并未被赋予特别的褒贬意涵
④宋太祖的改革措施客观上助推了阶层固化的趋向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2022-03-2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联合历史素养大赛试题
8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所示装置
A.可佐证明代火药武器的技术水平B.反映了宋代方向测定技术的发展情况
C.使用情况记载在《武经总要》中D.说明我国唐末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太学,置五经博士,“以养天下之士”。据史料记载,武帝时学生仅50人,昭帝时100人,宣帝时200人,元帝时达1000人,成帝时增至3000人。太学的设立和发展
A.拓宽了官员晋升的渠道B.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
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是18世纪法国某学派编撰《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插图,其标题从左到右分别是天文学、气象学之暴风雪和骨骼解剖学。在这本书里,他们为读者介绍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方
A.近代科学的产生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理性时代的到来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