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荀子说:“故人君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商鞅说:“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上述主张的共同目的主要是
A.恢复社会经济B.实现国家统一
C.建立稳定秩序D.保障百姓利益
2 . 相对于五四时期“胡适们”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观所持的固守倾向,“李大钊们”却能够自觉地与时俱进,即密切联系这种自由观在当时国内外不成功的实践效果,以及苏俄十月革命的世界性意义来进行反思性调整。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赞同西方式的自由主义B.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C.照搬苏俄十月革命道路D.反思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3 . 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学技术,奖励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孔子以及儒家学者认为,六经典籍作为三代损益的历史文化精神和信念的代表,是合理秩序和价值的源泉,天下大一统以及合理政治操作的理据亦源于此。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六经典籍融合了诸子百家学说B.文明传承有助于社会转型
C.儒学思想促进了价值观的整合D.祖先崇拜推动了文化重构
5 .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和影响下,从通都大邑到边远城市,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版。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反映出
A.民主共和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C.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得到了根本改变
D.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6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20-01-01更新 | 1229次组卷 | 80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徐继畲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变化最能反映当时
A.国人由鄙视西方转向崇洋
B.中国由朝贡体制转型为近代外交
C.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受冲击
D.统治者对西方的态度从对抗到和解
2018-12-25更新 | 143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2018-06-10更新 | 4688次组卷 | 80卷引用: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下表是史料中所收录的唐代文学家地域分布情况(今地名)。
《旧唐书·文苑传》(115位)河南22人,河北22人,陕西13人,山西12人,江苏10人,浙江6人,湖北5人,山东4人,四川2人,不著籍贯者19人
《新唐书·文艺传》(77位)河南22人,河北17人,陕西9人,山西8人,江苏4人,浙江4人,湖北3人,山东2人,甘肃2人,福建1人,江西1人,安徽1人,籍贯不明者3人

由此可知唐代文学人才
A.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
B.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
C.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
D.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