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据此推断,朱熹主张(     
A.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B.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
C.鼓励商业发展重新树立义利观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伦理
2 . 中国近代的政治派别中赞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的是(     
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3 . 高丽王朝前期,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妇女再嫁是一种普遍的现象。1389年,高丽出现了禁止官僚妻妾再嫁的规定,“违者坐以失节……自愿守节者,旌表门阆,仍加赏赐”。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高丽积极借鉴唐制B.丰臣秀吉的侵略
C.理学在朝鲜的传播D.官僚制度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9年11月,《新青年》开办了“中文改用横行的讨论”专栏,讨论汉字版式左起横排与右起竖排的优劣。参与讨论者对竖排改成横排的观点褒贬不一,还有读者自己进行试验证明横排的阅读速度远远快于竖排。这一讨论(     
A.有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B.解决了文化传承的难题
C.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贯通D.否定了传统的阅读方式
5 .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体现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B.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D.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据此可知,秦亡的主要教训是
A.秦二世违背秦始皇统治之道B.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
C.郡县制不足以巩固统一局面D.兼并六国缺乏文化认同
2022-06-29更新 | 260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这场思想运动
A.以三民主义为指导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也是一场文学革命D.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独秀在《袁世凯复活》一文中言道:“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为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尽,无数废共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当然应运而生。”陈独秀意在
A.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D.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022-05-31更新 | 842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统一都伴随着文化和思想观念上的整合创新。秦朝的统一,使秦与山东六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中国有了统一的文字,这对于中国文化的开拓和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尔后隋唐、明清文化中表现出的盛大恢宏气象,无一不蕴涵着深刻的整合创新精神。不同地域的文化被纳入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架构之后,原本分别存在于不同地域文化之中的各种文化“基因”(价值要素)仍继续存在,有的还被大力发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围绕“整合创新”,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0年11月7日,《劳动音》创刊。邓中夏撰写发刊词提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智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进行改良社会的组织”,“以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及与世界劳动者携手,共同去干社会改造的事情。”邓中夏意在(     
A.强调工农联盟重要性B.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C.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D.反对暴力革命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