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1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经济政策和军事改革都是针对时弊而提出的,且击中要害,措施具体,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终因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而失败。该学者意在强调王安石变法
A.未取得统治者支持B.推行时用人不当
C.没有革除社会弊端D.缺乏适宜的环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年,由于元朝残余势力的袭扰,明政府在北部边疆修筑长城,派驻军队并实行军屯。由于北方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军屯并不能满足边疆驻军所需要的大批粮食。为了保障军队供给,明政府规定商人可根据其运输到边地的粮数获取相应的可支盐数,换取盐引,到政府指定的盐场支盐,再往指定地区销售。商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盐引,踊跃参与纳粮。考虑到内地运粮至边仓路途遥远且耗费较大,有的商人为获得更多利润,干脆就在边界地区自己出钱招募游民、开垦荒地种粮,自己建立城堡,把粮食就地纳仓,以换取盐引。

——摘编自侯龙《晋商发展史话》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因循清末弊政,继续推行包商制度,即政府盐政部门向某些商人发放引票,收取一定费用。商人凭引粟到盐场收购食盐,再运往指定地区销售,并主管该地区的盐税征收。包商按约定的盐税数额.上缴政府,从中攫取高额报酬。同时,全国各区盐场所产之盐,由该区包商购买,运销指定地区。一些不产盐的地区,也由包商运来经销。针对包商制的弊端,张謇等人极力主张将盐与工商百物同等管理,几次掀起改革浪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整顿盐政,公布《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盐法》的公布实施,得到了舆论界和有识之士的一致欢迎。通过盐政整顿与改革,国民政府的盐税收入逐年增长。

——选编自虞宝棠《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盐引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这一时期中国盐政的变化及原因。
3 .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由此看出商鞅的思想主张是
A.是古非今B.变法革新C.隆礼重法D.兼爱非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维新人士有密切接触的清朝官员张荫桓被变法牵连而发配新疆,路过保定时,“两市观者万数,咸呼曰:“看大奸臣”,或有甚其词者……何如杀却,岂不省事?”材料反映出
A.民众具有较强理性精神B.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C.君主专制仍是朝野共识D.变法违背时代潮流
2022-01-13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不断变化,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实是一种土地公有制
B.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C.战国的商鞅变法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形式,自唐代开始实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
A.加强了农民的租役负担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2021-12-11更新 | 542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7 . 万历元年(1573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任神宗朝内阁首辅,与张居正同时在内阁的阁臣先后有五人,都是由张居正疏荐入阁的。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南归葬父,神宗命次辅吕调阳等“有大事勿得专决,仍驰骤之江陵听先生(张居正)处分”。这表明当时
A.内阁操纵选官大权B.内阁行政效率较低
C.内阁首辅权力极大D.皇权受到内阁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晋时期“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北方人常常谑称南方人为“鱼鳖之徒”。至北魏时期,京城洛阳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
A.南北饮食习惯趋同B.北方民族交融加强
C.北方农业得到恢复D.南方经济地位上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戊戌维新派通过使“人”民族化、“契约”法纪化、“个人”集体化、“权利”义务化的方式改造西方“人权”理论,建立了新的“民权”说。这一理论
A.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
B.试图通过“限制”民权来争取民族独立
C.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成为“限制”君权推动维新变法的基础
10 . 熙宁七年(1074年),宋神宗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这一改革
A.消除了边境威胁B.有利于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C.实现了富国强兵D.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