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亚历山大作这决定时也受到许多贵族的鼓励,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俄国史学家尽管一致承认列宁有关革命形势的概念是正确的,但围绕如何解释这种概念仍有分歧。德国史学家全面否定这种概念,认为涅奇金娜提出的农村大量骚动对政府有关农民问题的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施拉姆认为,改革前几十年的种种情况并非证明“沙皇和贵族坐在火药桶上”,更不能够谈什么农民革命,只是一小部分农民愤愤不平,而穿上军装的昔日农奴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忠心耿耿地为自己祖国和自己沙皇”作战。

——摘编自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
(2)材料二中德国与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史学争议问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38年,子产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作丘赋”,以丘来征收军赋,这实际上反映了封建制的进一步发展。子产实施的丘赋制度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诅咒子产的父亲不得好死,骂子产是蝎子尾巴毒害国人。但子产毫不畏惧,表示只要有利于国家,个人生死都由他去。

隔了两年,郑国又“铸刑书”,把刑罚铸在鼎上,公之于众,一改过去旧贵族临时随意制定律令、不公开刑法的做法,从而剥夺了旧贵族在法律上的特权。此事遭到各国守旧派的反对,晋国叔向专门写信批评于产,攻击说郑“国将亡,必多制”。但子产回信表示为了挽救郑国,不能接受叔向的命令

——摘编自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子产改制遭到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产改制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8-03-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朝至元五年(1268年),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随后,《行台(行御史台)体察条例》等法规陆续出台并录入《元典章》。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奉行的“以卑察尊”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元在中央设御史台,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对御史台负责,《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奸邪”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

——摘编自李晓春《从制度改革看元代监察体制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监察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监察体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他刚即位时,便下诏书恢复了原来实行过的十五税一的政策。惠帝又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对于有成绩的农民还免除其徭役。为了促使人口增加,惠帝还下令督促民间女子及早出嫁。如果女子到了十五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赋。算赋是一种成人的人头税,每人交一百二十钱,即为一算。对于原来限制商人的政策,惠帝也大大放松,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增加因家收入。惠帝的这些措施使西汉初年的经济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其次,在文化方面,惠帝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他在公元前191年,将“挟书律”废除。西汉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挟书律”也不例外。惠帝很有魄力地废除了这一法令,这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都开始活跃起来,为儒家被汉武帝确定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惠帝在很短的皇帝生涯中,还完成了长安城的全面整修。当时西汉和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长安城的国都形象急需完善,于是惠帝决定整修长安城,在公元前194年正式开工,到前190年完工。整修后的长安城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除了罗马城外,没有再和长安相媲美的城市了。长安城共十二座城门,每面城墙有二座,每个城门又分成了三个门道,下边的为入城道,左边的是出城道,中间的则是专门供皇帝用的。

——摘编自《爱历史·汉惠帝刘盈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汉惠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惠帝改革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1874年,板垣退助组成“立志社”,大力提倡“天赋人权”,主张“人民尽皆平等,无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呼吁为伸张人民的权利,必须建立民选议会,给人民以选举权,租税共议权,才是拯救国家之道。甲午战争爆发后板垣退助立即率领自由党转而积极支持政府的预算方案及对外战争,并在1895年发表了自由党与第二局伊藤内阁的合作宣言,板垣在第二年获得政府内务大臣的职位。中国学者如此评价板垣退助:“虽然有进步的政治思想,并能果断实践,但在对邻国关系上却坚持武士阶级的反动立场。”实际上,在板垣退助等近代日本改革者的眼中,民权与国权是对立的统一体,对内争取民权,对外争取国权,两者相辅相成。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简史》

(1)根据材料,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概括板垣退助在19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板垣退助言行体现出的明治维新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