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富国强兵,各国掀起了变法革新的潮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对推动社会转型起根本作用的是(     
A.“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B.“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C.“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2 . 北魏孝文帝重新确定士族门阀的标准,突出强调北魏以来的官职爵位,摈弃德、才因素,甚至将以往的“阀阅”也置于从属的、参考的位置,凭藉皇权威势、强行以法律形式确立“四海大姓”、“州姓”、“郡姓”和“县姓”等四等级门阀系列。这导致
A.贵族阶层民族矛盾消解B.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C.门阀等级制度走向瓦解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
3 .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不断变化,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实是一种土地公有制
B.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C.战国的商鞅变法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形式,自唐代开始实行
4 . 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上述言论
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B.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
C.明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D.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有(     
A.加强中央集权B.仿效西方国家制定的宪法
C.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D.使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6 . 485年,孝文帝颁布“罪己诏”:发生灾荒,“百姓无辜,横罹艰毒”,“天之所谴,在予一人”。 诏书从用人、吏治、刑法、赈济、赋役、人口、生产等七个方面对现实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的要求。此举旨在(     
A.巩固儒学地位B.推进新政实施
C.务求人事周洽D.标榜改革成效
7 . 金兆梓《新编高中本国史》载:五胡入主中原后,“逐渐濡染华之文化”“直至鲜卑拓跋魏之孝文帝起,以华夏之礼教,改革其国俗,于是北方各族始在鲜卑统一局面之下而彻底汉化”。作者意在说明
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政权更迭激化了阶级矛盾
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如下有老耄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贵而不恤,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故皇上康先生之所欲改革者,百分未得其一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改革就是新与旧的斗争,新的代替不了旧的,则必然是旧的扼杀掉新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讲,除旧比布新还要难,因为除旧就意味着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夺掉和旧体制相联系的那部分人的饭碗,必然引起大的社会动荡。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材料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改良主义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是条失败的道路。……改良主义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

——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

材料四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127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戊戌变法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2)怎样理解材料三的观点?
(3)结合材料四中提到的两部文献的不足谈谈我们应怎样运用史料?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年《人民文学》第7期发表了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小说塑造了改革家乔光朴的英雄形象。经历十年动乱后,某重型机器厂生产停顿,人心混乱,成了一个烂摊子,乔光朴受命于危难之际,立下军令状当了厂长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生产秩序和奖惩制度,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公精神,很快改变了全厂的涣散状态,扭转了生产被动局面。这是最早的一篇自觉地“写四化,写四化的阻力,写克服阻力的斗争”的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读者来信纷沓而至,甚至有工人买一本《人民文学》送给自己单位的厂长,希望厂长像乔光朴那样领导工人干“四化”。对于这篇小说也有不同的声音,《天津日报》在1979910月间发表了四组整版的评论文章,以“争鸣”的形式对乔光朴的用人和专抓生产等改革措施进行批判、质疑。更多的是对小说的肯定,1979年《文汇报》就此评论:“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乔光朴。四个现代化不是谈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小说的成就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首肯。“欢迎乔厂长上任”“希望乔厂长从作品中走出来”成为时代的呼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后的出现的反响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结论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1978年前,私有财产保护、契约自由等私法观念被贬入资产阶级的“死牢”。改革开放以来,民法的私法属性,私有财产保护、契约自由获得了重新的评价甚至弘扬。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公民法制观念提高B.西方法律思想影响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