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     
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B.放松了对士人人身控制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透露了经世致用的意识
2023-10-23更新 | 29次组卷 | 48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3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 ……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
2023-10-05更新 | 708次组卷 | 9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元年、太和十一年两次修改律令旧文,"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之罪二百三十五,刑三百七十七。除群行剽劫首谋门诛,律重者止枭首",废除或降等了过去的车裂、腰斩、夷五族等残酷的刑律。这一做法客观上(     
A.整合政治认同以维护统治B.缓和社会矛盾以加快融合
C.开启了律令儒家化的进程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中期,国家掌握的土地和户口数额锐减。针对此问题,张居正指出:“夫民亡且乱者,成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豪强兼并,而民贫失所故也……其闻固有豪右奸猾,持顽不纳者,然穷民小户,不能办者亦有之。而有司之令,但能行于小民,不能行于豪右,故催科之苦,小民独当之。”由此,他“清丈事,极其妥当,粮不增加,而轻重适匀”。万历九年(1581年),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总括一州县之赋税,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金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田征银,折办于官”。张居正还认为,“农,生民之本也。”“力本节用,抑浮重毅,而后化可兴也”。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

——摘编自《张文忠公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张居正的任一经济思想予以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鞅变法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其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促进汉族和戎翟的融合
C.推动小农经济发展D.建立儒家的伦理秩序
7 .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轮船等10种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这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日本的(       
A.仿行西宪和天皇至尊B.文明开化和殖产兴业
C.加强集权和废除等级D.军阀政治和对外扩张
2023-08-08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西方代议制】

材料一   187638日,新选出的参议院正式集会。按照议会制惯例,众议院或下院中多数派领袖是内阁总理的当然人选。但麦克马洪却无视这一点,拒不授命作为共和派领袖的甘必大组阁,反而从奥尔良派左翼中挑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翁杜福尔当内阁总理。后因处处碰壁无所适从,杜福尔被迫在同年12月交出权柄。1213日,麦克马洪责成温和共和派茹尔·西蒙组阁。后因麦克马洪认为西蒙已沦为甘必大的同谋而与西蒙分手,并致函西蒙,西蒙被迫辞职。一个共和派内阁就这样被一位君主派总统逼下了台。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在王位觊觎者相互争执,从而使君主制复辟终成南柯一梦之际,教会更是被保守派誉为旧制度的最后堡垒……。于是,身为教育部长的费里从1879年开始对教育实行世俗化改革。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有关费用由地方和国家通过税收承担。为了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费里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麦克马洪的上述做法。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费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原因。
2023-07-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道:“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这反映出(     
A.先进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
B.社会各阶层不愿意再向西方学习
C.甲午战败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D.中国民族意识在甲午战争后获得了全面觉醒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蠲免赋税,就是对按照规定应交纳的赋税实行免征。康熙年间,蠲免政策普遍实行,蠲免赋税成为常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玄烨提出“欲使民生乐土、比屋丰盈,惟当责以蠲租”。于是从第二年开始,常常“一年蠲及数省”或“一省连蠲数年”,而且对这些省份往往实行“普免”,即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赋税钱粮,至于区域性的蠲免更为普遍。据户部统计,至康熙五十年止,全部蠲免“共计逾万万”。蠲免政策当然首先对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级有利,而对一般佃户来说,虽然也多少减轻一些负担,但由于他们无地或少地,本来就不承担赋税,蠲免轮不到他们头上。而他们主要是租种地主的土地,地主对佃户的地租并未减少。针对这种弊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兵科给事中高遐昌提出对佃户的蠲免问题。于是康熙帝下令“嗣后凡遇蠲免钱粮,合计分数,业主蠲免七分,佃户蠲免三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时期蠲免政策得以普遍实行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康熙时期蠲免赋税的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