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研究1861年的改革,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是一条最关怀旧制度的道路,它对农民和一切劳动者来说是负担最重、最痛苦的道路。在改革50年之后的1911年,俄国举行了“伟大改革”的纪念日庆祝活动,列宁谈到了改革的进步作用:“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苏)波波夫《俄国一八六一年“伟大改革”的内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最关怀旧制度的道路”“负担最重、最痛苦的道路”的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对列宁观点的理解。
2 . “求变”“求新”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秦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父子无别,同室而居”,“慢于礼义”,勇于私斗,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法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禁止民众私斗,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而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材料二   熙宁五年(1072),市易法规定国家针对市场上的滞销货物,按规定向商贾贷款或赊货,并收取息金和牙钱,另收相当于利息10%的“市例钱”用于市易务开支。市易务的行人和牙人在官员约束下担当货物买卖工作,“契书金银抵当”“结保贷请”。客商如愿将货物卖给市易务,由行人、牙人共同公平议价;市上暂不需要的,予“收蓄转变”待时出售;客商愿与市易务中的其他货物折合交换,予以满足。市易务为了实现多赢利,强迫商户“必买于市易”。以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滞销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而消化。苏辙在《乞放市易欠钱状》中揭露,市易务白天“差人监逐”,夜晚“公行寄禁”,对欠户“得钱即放,无钱即禁,榜笞摔缚,何所不至”,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

——摘编自李方道《王安石变法:一次背离儒家核心思想的尝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态度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实施市易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启示。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与许多西欧派人不同——他们警告说俄国会因为没跟上西方的脚步而遭遇失败——斯拉夫派人很有信心地预言,俄国专制制度的优越性会导致一个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国的旧制度……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其中之一是农民群众不断增加的骚动和不断增长的政治觉悟。他们绝对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任务:
(1)怎样理解材料中俄国“没跟上西方的脚步”?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绝对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的具体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六校联合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正式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农奴制度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农奴制度的废除必然会改变俄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结构。改革最终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1864年司法改革与农奴制的废除就密切相关。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审判机关章程》《民事诉讼程序条例》等进行司法改革,这次改革以欧洲司法模式为蓝本,将司法独立、审判公开、陪审团审判、律师制度等全新的制度和理念引入俄国,创建了乡、县、司法区、省、中央的五级法院建制,完善了检察制度,形成了司法部和参政院联合监管下的司法管理体制。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沙皇政府开始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措施来降低司法改革的影响,改革逐渐走向了反改革。直到1917年,改革者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仍然没有实现。

——摘编自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与农奴制的废除密切相关的理解。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说明直到1917年,改革者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仍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2022-04-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 ……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于制度创新》

材料二: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
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材料三:为了解决当时的“积贫”问题,王安石的指导原则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中小工商业者发展,从根本上巩固并扩大税源;强迫逃避税负成性的大地主大商人和特权阶层多交税费,强迫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市民、未成丁、单丁、女户、佛寺道观和官员家庭交纳免役钱。

——摘编自姜锡东《“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

材料四: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内外交困的清朝政府对其经济政策作了调整。核心是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清政府在采取措施维持、改造和扩张国家资本的同时,也放宽了对私人资本的限制,鼓励和允许他们在一些领域中的发展,个别的还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

——摘编自徐卫国《论甲午战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改革不合时宜的旧制度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3)指出材料三中王安石变法是如何解决“积贫”问题的。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经济政策调整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字是汉族人所创制和使用的文字,在古代,汉字流传到日本并被长期使用,但在近代,日本逐渐出现了文字改革的思潮。这一过程从明治维新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19世纪“兰学”在日本逐渐兴起,使日本认识到了荷兰文字的简便,他们对汉字的复杂构型产生不满,民间逐渐产生了排斥汉字的意识。明治维新前有人提出废除汉字,但遭到了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的反对,所以最终没有被政府采纳。随着明治维新的推行和中国被侵略的加深,日本反思了对中国文化和文字的学习,政府将文字改革提上日程,尤其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他们更加反对中国文化,把文字改革推向了高潮。政府推广假名(借助汉字音形不用其意义)和罗马文字过程中,由于人民使用不习惯,推广受到了阻碍,废除汉字改革势力遭到一定程度的压制。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假名不能完全表达意思和情感,于是在日本废除汉字的势力被完全削弱,日本政府决定在日本国内长期使用汉字,但受到汉字改革的影响,汉字在日本教育中的数量还是被减少了,而且多为简化后的汉字。

——摘编自次仁桑珠《日本近代文字改革及文字使用概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文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文字改革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文字改革的认识。
2021-06-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王安石的“青苗法”一直备受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现今之经济社会,惟有听其供求相调剂,而自至于平。所谓自由竞争者,实其不可动之原则也。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青苗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为不善也。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谷,其职之也以官吏,而不以乡人士君子。是以王氏能以行于一邑,而不能以行于天下。

——摘编自《朱子文集》

材料三   青苗法推向全国时,却引发了灾难性后果。各地都有固定的贷款准备金,上级下达的任务是要全部贷出去,并完成百分之二十的增值。有了硬指标,官员们就要用手段。他们根据农户的经济情况,将之分为不同等级,各自要承担不同的贷款额度,而不论是否需要。青苗法实行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

——摘编自梁小民《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的实质及其影响,并列举出与其相似的一个措施。
(2)据材料二、三归纳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1-08-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白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9 . 华为公司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逐渐发展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阅读材料:

材料

时间发展概况
1988任正非集资21000元,在深圳创立公司,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90开始自主研发用户交换机技术并进行商用,走上自主研发道路,拿出不少于年销售额的10%用于研发,并形成传统。
1995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的农村市场;成立知识产权部、北京研发中心。
1998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与英特尔、摩托罗拉、微软、IBM等国际公司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
1999-
2000
在印度班加罗尔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海外市场销售额达1亿美元。
2001股东大会通过了股票期权计划,把原本属于股东的利润,按贡献大小让与数万员工分享,通过让员工分享公司利润,激励员工。
2002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
200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华为公司在年度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
2016华为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获得国际认可,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的最终解决方案,在规则制定上拥有更多话语权。

完成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华为公司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
(2)据材料,谈谈华为公司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的智慧。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孝文帝对原先胡汉杂用的官制进行改造,凡政权的机构的设置、官职名号等一律改行汉制。并修订刑律,完善法律,废除一些野蛮残酷的刑罚……孝文帝极力尊崇孔子,提倡儒学,下诏在京城立孔子庙,并亲自到曲阜祭孔子,还封孔氏宗子为崇圣侯。又下令兴立学校,传播儒学,兴复汉族传统的礼乐制度……孝文帝改制极大地提高了拓跋鲜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建设。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概括孝文帝改造鲜卑族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孝文帝汉化政策的认识。
2021-05-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