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论者指出:“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些情况表明商税征收到宋代首次进入了自身的制度化时期,”这标志着“原来超经济强制性质的抑商政策开始向经济性强制的征商政策转化”。同时,商税征收制度化,也是对商品生产者私有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因为比起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商品生产者缴纳一定的商税,以换取政府承担对商品产权的保护,从成本上来讲是合算的。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制度,并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说明“当私人收益的潜在增长超过交易费用时,便会为建立这种所有权进行种种尝试,政府承担对所有权的保护,因为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低于私人自愿团体所付的成本。“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政府“商旅晚安,课利自厚”的目的。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簿,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之事,逐月检查;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自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了革命性的变革。如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

——摘编自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实现了腾飞,但是对于55岁以后的老年人来说,再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971年,日本政府实施《中老年等群体雇佣促进特别措施法》,明确了推进延迟退休到60岁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增速减缓以及社保财政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政府在1986年对《特别措施法》进行修改,更名为《高龄者雇佣安定法》(以下简称《安定法》),开始规定企业需要努力实现雇佣到60岁的义务。1994年,为了与退休年龄提高形成有效地街接,日本政府进行了《安定法》的修改,明确规定了企业有雇佣员工到60岁退休的义务,并从1998年开始正式实施。以1994年《安定法》的修改为标志,日本第一次的法定延迟退休政策得以确立。

——摘编自丁英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延迟退休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影响?
2022-04-23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 年,清朝度支部奏称“设立清理财政处,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专办清理财政事宜”,“而整理财政必以确定全国预算、决算为最要”。在具体实践中,清政府还下派财政监理官,代表中央到地方对财政清理进行监督,编制预决算。同年八月初一,清政府具体安排了所谓“九年筹备”的预算推进进程,其中计划1910年试办各省预算决算,1913年试办全国预算,1916年确定预算决算。1910年2月,度支部拟订了《预算册式及例言》,规定:预算年度应以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二月底为止;预算册内先列岁入,后列岁出;岁入与岁出各分“经常”与“临时”两门,门内分类,类下分款,款下分项,项下分子目。梁启超发表时评指出,预算的宗旨就是“除预算表岁入项下遵依法律所收诸税则外,行政官不得滥有所征索;预算表岁出项下所列诸款目外,行政官不得滥有所支销”。

——摘编自陈旭东《清末新政时期西方预算知识引介与制度嫁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财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财政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隋朝建立后,儒家传统礼仪备受文帝的重视。礼部也因此屡次颁布律令,继承和发展汉代礼仪,使之更加细致,也更加系统化。隋文帝认为,道教思想中追求一体的理念和佛教一不可分的思想与儒家大一统的观念相吻合,因此下诏提倡和保护佛道两教。他摈弃了北周武帝用暴力武断压制宗教文化发展的做法,赢得了广大宗教信徒的支持,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各阶层、各方面人们的拥护。隋炀帝担任扬州总管时,团结和招徕在南方有广泛影响的儒、道、佛三教代表人物,修订编纂因战乱散佚损坏的佛教经籍凡四藏,经卷近10万轴。此外,杨广的身边还聚集了大量南方著名文人,称为王府学士,竭力修撰书籍,凡经术文章、兵农地理、医卜释道等,内容包罗万象。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文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文化改革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晋察冀边区通过实行统筹开支、合理负担、征收救国公粮,并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基本解决了军政开支的需求,但仍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为使边区税收制度趋于科学化,1940年8月边区政府颁布“双十纲领”。此后在认真研究和总结边区各地的丰富经验,并积极吸取其他抗日根据地的经验的基础上,1940年12月,公布《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统一累进税是按照财产和收入而统一累计征收并有累进最高率及免征点的一种税收制度。规定:(一)资产中,应征者以有收入和用来营利者为限;收入中,应征者为土地收入、林木收入、合作事业收入、房租利息和各种工商业收入等。(二)农业累进税以土地为计算单位,财产与收入合计,以其平均每年的收获量为标准折成“标准亩”,在此基础上计算“富力”,折算纳税分数;工商业累进税将资金与收入分别计算“富力”,折算成纳税分数,按同一累进率征收。(三)根据家庭每人平均“富力”之多少,分为12个等级,税率按等累进。(四)明确免征点,使赤贫人民免纳负担

——摘编自《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税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察冀边区政府实行统一累进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府实行统累进税的特点及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1927—1937年),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1937年,有2042所中学,1211所师范学校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207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根据此方案,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

——据黄匡时、王书慧《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演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2017-12-19更新 | 335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   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

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法定医疗保险、私人保险以及法定护理保险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1925年,私人医疗保险开始迅速发展,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同时,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女性为79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

——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