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上的古老民族,“逐水草畜牧,居毡卢,环车为营。”当中原处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分裂割据之际,契丹族凭借武力迅速在北方崛起。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正式宣布登基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而此时中原地区烽烟四起,民不堪命,大批汉人离开故土,逃往相对安定的北方契丹地区。阿保机按照唐代的规制另置州县城郭令其居业,让汉人保持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与制度,这就是头下军州。阿保机也“平诸第之机,弭兵轻赋,专意于农”。

公元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正式从后晋接收了燕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契丹在此地最初采用的是民族高压政策,对占领区进行粗暴的掠夺和残杀,汉人纷纷起来进行反抗。之后辽太宗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使得“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辽朝“自阿保机创业于其初,德光恢廓于其后,吞并诸蕃,割据汉界,南北开疆两千里,东西四千里,戒器之备,战马之多,前古未有,子孙继统二百三十余年。”

——摘编自《辽代的“一国两制”》等

(1)根据材料,概括辽代实行南北面官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简析辽代实行南北面官制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到洛阳城B.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2020-10-08更新 | 500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创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导向型政府机构,并由那些不受公务条框限制的新晋官员负责。如王安石创建的“制置三司条例司”,里面那些支持变法的低级官员,都王安石精心挑选。王安石这一举措
A.减少了政府决策失误B.保证了变法措施的顺利推行
C.改变了中枢决策方式D.客观上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2020-09-22更新 | 652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迫于洋务事业发展的人才需要,洋务派开始了对传统教育的改革,洋务派从1862~1895年共创办了26所学堂。大致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培养翻译人才,设在京师及各地的外国语言文字学校,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等。这些学校以招收科举正途人员为主,学习的语言有英、法、德、俄等国语言,并兼学西方历史、地理及科技。第二类是在洋务企业内开办的培制和驾驶等专门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学校,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江南制造局及附设的机械学校等。第三类是培养军事技术人才的军事学校,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等。1872年~1875年,洋务派选派了四批优秀学童共120人赴美留学,开创了我国近代官派留学的先例。1887年江南御使陈秀莹上奏建议将数学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明习算学人员可以量予科甲出身。清政府米纳了这一建议,第一次将“西学”与“中学”同考。

——摘编自李《晚清教育改革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范仲淹素有“慨然有益天下之心”。年轻时,他上书仁宗,提出“讲求武备、整顿吏治”等改革主张。庆历新政的方案是对范仲淹以前主张的完善,共十个方面,其中作为重点并首先实施的有三项。改变升官晋级凭资历的陋习,突出能力政绩;针对中高级官僚利用滥进子弟造成“冗官”的弊端,严格限制恩荫规模。强化对地方官员的监督、考核。在当时党争的大背景下,范仲淹仍行朋党之为,造成改革阵营封闭。面对官僚集团的抵制和可能的“朋党”隐患,次年,宋仁宗罢贬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改革终止。王安石在改革中崭露头角。朱熹也认为改革体现的务实作风和理想信念是理学的重要源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
6 .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2020-07-11更新 | 10386次组卷 | 203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2020-07-08更新 | 8466次组卷 | 9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胜利, 是革命党、新军和立宪派等多派势力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独立的17省、市中,地方都督掌握着省区军政实权,国家真正之政治中心已移至各省都督.地方都督同时拥有军政和民政两权,这种特殊的政治形态被称为军民合治。这导致军人直接干预与管理行政事务,违背共和政体原则。

——摘编自龙长安《袁世凯与民国初年省制改革》

材料二 1913年8 月,熊希龄出任国务院总理,不久,《改省为州草案》和《改省为道草案》两个废省方案先后颁布,全国21个省划分为83个州或80个道,...案遭到各省军政长官的激烈反对。袁世凯政府决定采用虚省制度,1914年5月, 正式确立“省”之名称,在这种行政改革模式下,省一级成为监察区,道成为一级正式的政区,..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龙长安《袁世凯与民国初年省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地方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扼要对比袁世凯政府1913年和1914年两次地方改制的异同,并分析其客观积极意义。

9 . 材料 村社是俄国长期存在的一种农村基层管理机构,在农奴制改革前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1861年改革后,村社发生了新变化,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参加村社大会愈益具有普遍性;家长代表制原则日益受到削弱,进一步扩大了村社内部民主的基础。村社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甚至在一些村社还提出开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申请。村社制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古老传统,正是1917年政治文化的基础

——摘编自(俄)普·恩·兹里亚诺夫《十月革命与农村村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村社发展的新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村社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大德六年(1302年)以来一直在急速上涨的物价仍无止息迹象,至元钞贬值发展到很难收拾的地步,(元)武宗才决心专任尚书省整顿财用。至大二年(1309)九月,诏行“至大银.钞”,以新币一两准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新钞行用后,面额一贯的中统钞只抵至大银钞一两的二十五分之一,名实严重不符,因此颁行至大银钞同时,废中统钞,限一百日内赴库倒换。至大银钞的面额,有以文、十文、百文、两计者,共十三等。以文为单位的通货作为小额辅币在民间日用品的零售方面使用甚为广泛,但厘钞因为流通过于频繁,最易昏烂,既不便于民,印刷和发行也不经济。大概就是出于这些原因,三年正月,元廷又决定行用铜钱,发行“至大通宝”,其一文准至大银钞一厘,并以历代铜钱与至大钱相参行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武宗币制改革的原因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武宗币制改革的意义。
2020-06-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示范高中(四平一中、梅河口五中、白城一中等)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