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王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命秦王李世民统兵作战,先后击败陇西的李轨和薛举父子、击退并州的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河北夏王窦建德,迫降洛阳郑王王世充,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及地方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既平京城,约法为十二条。惟制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余并蠲除之。及受禅,诏纳言刘文静与当朝通识之士,因开皇律令而损益之,尽削大业所用烦峻之法。武德二年初定租庸调法:每丁租二石,绢二匹,绵三两。自兹以外,不得横有调敛。承认唐初百姓“凋敝之余,饥寒重切”,规定“非有别敕,不得辄差科徭役”。武德七年,重新颁布均田令和赋役令,使农民在战争期间从地主手里夺得的土地得到肯定,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一定土地,流亡的农民复归版籍。唐高祖时期,国家逐步统一,典章制度日臻完备。

——摘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高祖李渊采取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高祖李渊采取这些改革措施的意义。
2024-03-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陈亮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内忧外患十分严重,为此,陈亮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主张。他认为,宋初立国的那些制度,由于本身存在缺陷和后世执行中的错误,迫切需要加以改革。他说宋太祖制定的“经画天下之大略”,主要就是约束地方官吏的权力,结果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这个“经画天下之大略”虽奠定了宋朝一百五六十年的统治基础,但这套统治制度本身存在着弊病。后世的统治者不仅没有认识到这种统治制度的固有缺陷,反而将这种体制的缺陷进一步极端化,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没有摆脱这种对地方政府“柬之不已”的统治思路:其结果是“天下之势实未尝振也”。陈亮认为,政权、兵权、财权的高度集中,造成了郡县空虚,无力抵挡外敌的入侵,最终导致“版舆之地半入于夷狄”,龌龊拘挛,日甚于一日”的局面。他崇尚皇权,但对宋孝宗的专断独裁非常不满,认为专杈不得人心,必然要招致天下人的非议与怨恨。在过度专制的体制下,君主事必躬亲,必然会导致很多错误,他主张,君主要把很多事权交与大臣,自己做君主应该做的事情,履行君主应该履行的职责。

——摘编自徐军、鲍新山《陈亮改革思想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亮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亮对宋初政治制度的认识并谈谈你对这认识的看法。
2022-11-15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培优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初年,中央军队以南、北军为核心,但由中央直接指挥的还有三支比较特殊的军队。建武六年(30年)“罢郡国都尉官”,取消郡国四种常备军和每年一度的都试制度, 郡国军队只用于维持地方治安。据《后汉书》载:“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未尝复言军旅”,“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去甲兵,敦儒学。”建武十三年(37年)后,相当于三公地位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还有前后左右将军不再常设,只在战时临时任命。南阳太守杜诗上书:“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刘秀采纳了杜诗的建议。但东汉地主豪强有为数不少私人武装(部曲和家兵),每年二三月份或八九月份,地主对他们的 私人武装进行战争训练。

——摘编自漆侠主编《大一统初期的变奏曲》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光武帝军事改革的影响。
2022-11-07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初,“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台院侍御史以弹奏为基本职责,重点在纠弹职位较高的官员。察院监察御史在御史台中品秩虽低,但职务繁杂,百司畏惧,其“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此外还掌祭祀、监南选、监司射、监决狱、分察尚书省六部等。贞观年间,全国被划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监察御史以六条巡按州县,分巡时威仪显赫,“州县祗请相望,道路牧宰祗候,僮仆不若”。《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同时,唐太宗也对清廉官员和清正之举大加褒奖弘扬。

——摘编自吴毅《唐朝贞观年间防治贪腐的政策举措释析》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吏治改革的历史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
2022-10-07更新 | 3834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84年,中央文件明确规定:“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提供各种劳务。”限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就业制度开始松动。这一规定(     
A.深化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结束了城乡二元体制
C.利于增强社会生机和活力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2022-08-15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诏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布劝勉民间嫁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唐太宗还明确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鰥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附殿失。”“故(唐朝)公主再嫁者达二+……太宗女六。对此,朱熹指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据统计,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全国户数接近380万户。与此同时,粮食价格从贞观八年(634年)、九年(635年)的斗米四五钱,跌至贞观十五年(641年)的斗米两钱。

——摘编自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022-06-09更新 | 7574次组卷 | 5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优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2022-06-09更新 | 12766次组卷 | 9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新时代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孝文帝特别注重祭礼和婚礼。他把祭丧之礼提高到“劝孝为立教之本”的高度,通过立法矫正鲜卑贱老的旧俗,在人们心中熔铸新的伦理道德。孝文帝太和七年(483年),颁布诏令强调婚姻“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夫妇既亲,然后父子君臣。礼义忠孝,于斯备矣”。孝文帝以儒家“明德、慎罚”的刑罚观为据,经常躬自断狱。孝文帝于太和元年至太和五年(477〜481年)、十六年至十八年(492〜494年)两次组织修律,亲自下笔定流徙限制,又屡诏改善狱政,限制枷杖,要求解决案件积压问题。他择人不拘出身和地域,为修律广罗人才,法制改革收到取精用宏之效。孝文帝深知吏治好坏乃兴废之所由,于太和八年(484年)制定班禄制,同时降低计赃处死标准。“枉法十匹,义赃二百匹大辟”改为“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为释滞时务,提高行政效率,太和十七年(493年)和二十三年(499年)定官制,两颁《职员令》,制定两令“远依旧籍魏晋,近采时宜南朝”,对百官职权和活动准则作出量和质的规定。

——摘编自邓奕琦《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