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中出现了一批豪农豪商,甚至冒出“少数象三井鸿池那样的大富豪,(他们)称霸全国商业界并贷巨款给幕府和各藩”,“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惊惧”。材料所述现象(     
A.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使社会关系日益趋向紧张
C.拉开了社会制度变革序幕D.对明治维新具有一定影响
2 . 学者王先明指出,百日维新时期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王先明旨在说明百日维新时期(     
A.官僚集团思想较僵化B.改革内容背离了国情且无实效
C.改革的举措急躁冒进D.政治变革缺乏深入开展的条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南北分裂、各地大小军阀互相开战,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统一无望。处于南北要冲的湖南更是苦不堪言,百姓饱受蹂躏,一片焦土。雪上加霜的是,北京政府任命的督湘的督军更是穷凶极恶,先后有汤多铭、傅良佐、张敬尧,一个此一个残暴、贪婪。张敬尧督湘期间,更是恶名昭著,对湖南人民犯下的罪罄竹难书。为了破解当时的时局,湖南人民在左冲右突之中,率先选择了联省自治之路,湖南宣布自治,制定省宪,以自治求统一,希望通过省自治,然后联省自治,最后达到国家统一。湖南具有深厚的政治文化的传统底蕴,"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孕育了近代一批批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知识分子和民主主义者。西方联邦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清末地方主义势力的兴起及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无不对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在湖南众多士绅通过上层路线要求撤换湘督的同时,湖南的青年学生也组织起来,爆发大规模的学潮,响应驱张运动。1920年夏,以谭延闿为首的湘军在湖南民众的协助之下成功驱逐了张敬尧。913日,谭延闿召集工农商学各工团代表和湖南省各界名流以及新闻记者,举行会议,商讨自治大针,准备制定湖南省宪法。在1921年3月成立了由13名国内外著名学者组成的省制宪委员会,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湖南省宪法草案》。它是一部基于西方宪政思想的法律文本,采用英法式责任内阁制,贯彻权力制衡的政治原则。经过宪法审查和公民投票程序之后,《湖南省宪法》于1922年元月公布于众。1922年是湖南的大选之年,按照宪法规定,从省议会的选举到县议会的选举,从省政府机构人员的选举到县级单位的选举如火如荼展开。

材料三   19268月,随着唐生智废除《湖南省宪法》,湖南联省自治运动宣告结束。它将宪政、共和、联邦主义制度进行了整合,为医治中国专制极权主义提供了药方。湖南联省自治运动作为人民探索地方民主政治的努力,虽然最后没有取得成功,但却为中国打开了民主政治能够实现的曙光之窗,并埋下了自由的种子。

——以上材料摘编自梁晶《民国时期湖南联省自治运动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湖南省在20世纪20年代率先选择了联省自治之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湖南联省自治运动的几个重要阶段,并对该运动加以简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2022-06-09更新 | 12836次组卷 | 97卷引用:黄金卷03(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王安石在太学中实行“三舍法”,规定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同时,颁布《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在科举改革方面,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王安石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充实完善儒家思想B.争夺变法的主导权
C.寻找变法理论依据D.完善发展科举制度
2022-04-02更新 | 1081次组卷 | 10卷引用:黄金卷08(15+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6 . 王安石为“一道德”,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故名《三经新义》,规定科举考试中经义部分以《三经新义》作为应试标准。王安石这样做旨在
A.确立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B.剥夺保守派儒学的解读权
C.为变法找寻新的理论依据D.进一步完善发展科举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有关这一阶段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事结论
A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形成
B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美国邦联制的国家形式
C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
D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AB.BC.CD.D
2021-11-25更新 | 682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2023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学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1-07-08更新 | 8847次组卷 | 13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2021-06-08更新 | 12455次组卷 | 11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北魏明元帝(409-423年)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只有一位是鲜卑贵族;42位中书学生,只有三位是鲜卑弟子。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北魏设置中书学意在
A.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B.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
C.模仿南朝建立门阀统治D.团结鲜卑贵族推进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