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情况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
1860年99116007954
1879年1874200051937
A.战争促进俄国工业发展B.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农奴制改革的积极影响D.俄国基本实现近代化
2 . 下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情况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
1860年99116007954
1879年1874200051937
A.俄国农奴制的优越性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C.俄国实现了近代化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发展
3 . 下列表格所列出的改革及其取得的成就,你认为能取得改革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改革

成就

商鞅变法

为秦国后来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快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A.推动生产力发展B.顺应时代潮流
C.推动民族的交融D.促进社会进步
2023-01-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四: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1125日)

材料五: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记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两个重大事件对中日两国有何相似的影响?
(2)运用日本19世纪下半叶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的?“眼观八方”的含义是什么?
(3)姬乐尔通过“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表达了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的观点,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们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里程碑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材料五表格显示20世纪初的晚清政府进行了一些变革和调整,但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的清政府已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机遇,结合时代背景论证该观点。
2021-06-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A.西方殖民者对东方侵略B.亚洲的革命浪潮
C.冲击与反应模式的分析D.大国的崛起之路
2020-04-1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6 . 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因果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改革前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B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C豪强地主隐瞒土地、人口,逃避赋税徭役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
D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发动对南朝的征讨
A.A
B.B
C.C
D.D
7 . 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A.为消灭其它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C.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
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2019-01-3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制度化的流动推动社会进步。

小华同学在阅读中对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的这一观点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华文明有两种制度化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是人的身份地位流动。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地位,但可以经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二是土地的流动。“商鞅变法”后,土地一直在流动中,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1)小华发现以上观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能找到一些史实印证,为此做了一张学习卡片,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土地流动: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的①,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身份流动: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②形成,在唐宋元各朝沿用并完善。这种通过读书、考试改变身份的制度,它的积极作用是③。

(2)小华依托以上观点解读了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请你模仿示例,完成表格。

商鞅变法梭伦改革
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获得了发展。工商业是雅典发展的经济基础。
财富流动“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土地和自由;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保证了工商业者的核心利益。
身份变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使平民们获得了提高社会地位的途径。

(3)社会进步是曲折的。小华发现一些国家的改革在“身份变革和财富流动”的同时,存在着“流动并不彻底”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社会发展。请你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来说明这一观点。

2018-07-0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国别
项目比例
生铁26万吨385万吨1∶15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一、表格与图二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原因。

2017-12-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练习)

10 . 制度化的流动推动社会进步。

小华同学在阅读中对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的这一观点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华文明有两种制度化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是人的身份地位流动。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地位,但可以经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二是土地的流动。“商鞅变法”后,土地一直在流动中,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1)小华发现以上观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能找到一些史实印证,为此做了一张学习卡片,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土地流动: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的                      ,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身份流动: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                      形成,在唐宋元各朝沿用并完善。这种通过读书、考试改变身份的制度,它的积极作用是                      

(2)小华依托以上观点解读了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请你模仿示例,完成表格。

商鞅变法梭伦改革
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获得了发展。工商业是雅典发展的经济基础。
财富流动“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土地和自由;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保证了工商业者的核心利益。
身份变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使平民们获得了提高社会地位的途径。

(3)社会进步是曲折的。小华发现一些国家的改革在“身份变革和财富流动”的同时,存在着“流动并不彻底”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社会发展。请你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来说明这一观点。

2018-09-1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