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情况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企业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
1860年99116007954
1879年1874200051937
A.俄国农奴制的优越性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C.俄国实现了近代化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发展
2021-05-22更新 | 659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四: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1125日)

材料五: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记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两个重大事件对中日两国有何相似的影响?
(2)运用日本19世纪下半叶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的?“眼观八方”的含义是什么?
(3)姬乐尔通过“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表达了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的观点,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们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里程碑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材料五表格显示20世纪初的晚清政府进行了一些变革和调整,但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的清政府已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机遇,结合时代背景论证该观点。
2021-06-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因果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改革前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B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C豪强地主隐瞒土地、人口,逃避赋税徭役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
D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发动对南朝的征讨
A.A
B.B
C.C
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贺赖
丘穆陵独孤
步六孤贺楼
A.为消灭其它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C.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
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6 . 请从下面表格列举的改革措施中选择三项,
(1)说明它属于哪项改革,简单解释该项改革措施的内容。
(2)说明三项改革分别代表的历史发展趋势。
序号
改革措施
1
军功爵制
2
因信称义
3
解负令
4
废除包税制
5
易服装,讲汉话
6
先定论
7
设京师大学堂
8
青苗法
9
土地赎买
10
殖产兴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集团,在追究并清算“原教旨”式的保守派在庚子事变中的责任之后,出于对权威危机的恐惧,于是一变而为新的改革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从庚子事件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十一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末新政出现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的表格,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跃来越大”。结合史实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8 .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还纳本息示意列表。这一政策的特征是(   
借贷方式实际支给还贷数实际价值
现钱例1000文1200文(借钱还钱)1200文
120斗(借钱还粮)2400文
A.加强人身控制B.放松经济控制C.税收的公平化D.实物的货币化
10 . 下表所示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刑法条文“多如牛毛,密如凝脂”,处处约束(西汉)司马迁《史记》
商鞅每年秋天都在渭水河边处置罪犯,因为杀人太多所以把渭水河都染成红色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商鞅变法重视刑法的作用B.《史记》的记载更接近于客观真实
C.商鞅变法扰乱了社会秩序D.商鞅变法以“性恶论”为指导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