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孝文帝改革重视用人之道,把北魏社会推向了高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孝文帝亲政后,十分重视对各级官吏的考核,把能否劝课农桑作为考核地方官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还打击贪官污吏,以澄清史治。孝文帝选官任人,“先尽才学”。他不仅从世家大族中选拔人才,而且还委任于寒门庶族。李彪“家世寒微”,但由于有治国之术,所以受到重用,辅佐孝文帝打击豪强,使“远近畏之,豪右屏气”。迁都洛阳后,汉族官员在朝廷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引起了拓跋部“国戚旧人”的不满,孝文帝公开宣布:“苟有才能,何必拘族也?”于是中原地区的怀才之人纷纷投奔到北魏朝廷而“志竭其忠,才尽其概”,莫不致力于北魏社会改革的洪流之中。

——摘编自尚志迈《评魏孝文帝的纳谏与用人之道》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用人措施,并分析其用人之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孝文帝用人之道对北魏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亲政,志在平北齐,定江南,统一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集权,扩充兵力。一面削夺宗室诸王及勋贵大将的权势,一面要求宗室诸王及将帅的故旧部属不得尽忠于故主,要求只能以天子一人作为专心奉事对象。为了对北齐用兵,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幕兵范围,将征兵对象推及到所有均田农民,且“改军士为侍官”,“侍官”犹皇帝侍卫,明确了府兵的“禁旅”“宿卫”性质,改变了原先府兵将领“自相督率”的现象,当兵之民既有“侍官”的荣誉,又逃避了国家赋役,出现了均田农民踊跃当兵的局面。武帝大力整顿府兵军纪,用法严整,又经常体察军情,慰勉将帅,笼络军心。周武帝在释免奴碑、杂户的同时,为避免激化统治集团矛盾,又把部分奴碑赏赐给有功的将领和勋贵。建德二年(573年)武帝集群臣、沙门、道士,“辩释三教先后”,结果得出“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的结论,建德三年五月,武帝“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建德六年平北齐,武帝又令断齐境佛法。

——摘编自余世明《北周武帝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周武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周武帝改革的影响。
2022-08-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022-06-09更新 | 7570次组卷 | 5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83月,刘铭传在台北设邮改总局。这是我国第一个自立的邮政机构,是我国邮政史上的一次大变革。

1886年,刘铭传苦于台湾的通讯落后,与内地的联系困难,上奏朝廷,提出:“台湾一岛,孤悬海外,往来文报,屡阻风涛,每至匝月兼自,不通音信。水陆电报,实为目前万不可缓之急图。”他一方面积极架设贯通台湾南北的陆路电线和铺设台湾、福建间的海底电缆,另一方面他又以销递迟缓,延误时机,而创设邮政机构,开始了我国新式邮政机构的改革。他以台湾站制为基础,参酌当时海关邮政办法,于188811月颁布(邮政条目十二条》和《台湾邮政票章程),创立新的邮改组织。他改旧驿站为邮站,直接隶属邮政局,不再附属衙门机构:所有递送公文一律粘贴邮局发送的邮票,即使衙门发送的公文也不例外;商民便函,也凭邮票传递,收取邮资以信件重量和道里远近为准。为此,邮政局不再像旧式铺递那样仅仅是官方公文的代递机构,而是官民合用的近代邮政机关了。

——摘编自邱江生《中华正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进行邮政改革的客观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铭传邮政改革的意义。
2022-01-06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初,并无食盐专卖制度。安禄山起兵后,国用和军需告急。乾元元年(758年)第五琦始创食盐专卖法,开启了唐朝食盐专卖的先河。食盐专卖的方法是:“在产盐区,设立盐院官吏,实行官买官卖;……盐户只能把盐卖给盐院,不得出售给私人,否则按盗卖罪进行处罚。”天宝、至德年间,食盐的市场价是每斗十钱,“及(第五)琦为诸州盐铁使,尽榷(专卖)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摘编自俞钢《论唐中叶第五琦的经济措施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五琦食盐专卖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五琦实行食盐专卖法的主要影响。
2021-10-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孝文帝是后魏一个杰出人物。他仰慕中国的文化,一意要改革旧俗。但在平城,终觉得环境不甚适宜。乃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断北语,改姓氏,禁胡服,奖励鲜卑人和汉人通婚,自此以后,鲜卑人就渐和汉人同化了。然其根本.上的毛病,即以征服民族自居,视榨取被征服民族以供享用为当然之事,因而日入于骄奢淫逸,这是不能因文明程度的增进而改变的,而且因为环境的不同,其流于骄奢淫逸更……文帝传子宣武帝至孝明帝。

年幼,太后胡氏临朝。荒淫纵恣,把野蛮民族的病态,悉数现出。中原之民,苦于横征暴敛,群起叛乱。而六镇将士,因南迁以后,待遇不如旧时,魏朝又怕兵力衰颓,禁其浮游在外,亦激而生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旧俗”的主要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旧俗”的影响。
2021-09-17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商鞅变法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8 .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并分析这两项制度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材料   商鞅对户籍制度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他推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秦国的户籍分一般平民户籍和特殊户籍两种,前者又包括故秦人和外来人户籍,后者则包括宦籍、弟子籍、爵籍和宗室籍。奴隶等贱口没有户籍。商鞅改革户籍世袭制,实行按垦田和军功升降户籍的办法。他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商鞅改变以家族为单位的户籍管理办法,“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商人和入赘不能单独立户。“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出生需登记在册,死亡要及时注销,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籍贯、身份、年龄等内容。商鞅的户籍改革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我国封建户籍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摘编自万川《商鞅的户籍制度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商鞅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户籍制度改革。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初年的赋役制度主要沿袭了前代的赋税制度。在这样的赋役制度下,本应承担较多赋役的地方豪强为了逃避田赋和徭役,便通过勾结地方官员,隐匿人口、伪造文书、修改田则。随着地方贪腐之风日盛,田地被富豪不断兼并,贫苦农民无田却承担重赋,整个国家财政根基受到侵蚀,底层矛盾也不断激化。为应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有:第一,“赋税合并”,即将徭役跟税收合二为一。第二,“摊派到家”,赋税或徭役直接面向人民。第三,“白银征收”,所有的赋税或徭役均以白银的形式由国家接收。第四,“直收直运”,一切金银均由国家派专人收取。一条鞭法推动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王人骏、赵海月《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