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四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农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情之心。农恶商,商疑情,则草必垦矣。


(1)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回答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梭伦改革的农商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环境视角说明推行其措施的原因。
(4)归纳材料四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并据此概括商鞅的经济思想。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各自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
2019-10-1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7-08-04更新 | 2567次组卷 | 38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19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展了戊戌变法,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7年底,德、俄强占胶州湾以及旅顺、大连,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的民族危机,也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酝酿多年的变法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出自人教版选修一

材料二   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并进行贸易,因军舰是黑色的同时船上又冒着黑烟,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日本紧锁200多年国门随之被打开,引发了日本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进行一场伟大的改革——明治维新。

——出自人教版选修一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日两国在改革前所面临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2)由于黑船事件引发了日本明治维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的内容。
(3)中日两国改革形式相同,背景相似,但结局大相径庭,请你谈谈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回答出三点)
2021-12-0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北魏前期,官员因没有固定的俸禄制度而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官员之间收入严重不平衡。地方官员截断官物、搜乱刮掠夺、经商射利,甚至为了谋取暴利逼民假货”,以致严重危及统治。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开始“置官班禄”,施行以品第各有差的俸禄制度。孝文帝保留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之制,同时又具体和细化了官品的区分,形成了五大阶梯的官俸差别。这一时期以帛计体,按季发放,中央官员除了获得绢帛,中央财财政还会给他们供给食料,如酒肉、谷物等。地方官员则享受“随近给公田和依户给幸的待遇,即伴随均田制的推行而实行公田制度。孝文帝的俸禄改革达到了“厘整时务”的功效。

——摘编自徐研:《俸廉关系之辨——北魏官员俸禄制度及其监察机制的探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孝文帝俸禄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归纳孝文帝俸禄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改革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8年,吉田松阴在《对策一道》中写道:“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说;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之言,欲与发展雄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以为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亡又何待耶?”

材料二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材料三1860年,福泽谕吉第一次赴美时表示:“过去的西洋文明全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已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骤然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这样才能调和适意。”


请回答:
(1)分别归纳上述三则材料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上述思想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所激励,正如一位热心的官员在农奴解放后不久所说的:“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绅士们失掉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准庄园司法权,他们再不能强制施行无偿的强迫劳动,或是获得由奴役产生的收益了。——[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材料三 1860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伟大的法令”对俄国农民的影响。                         
(2) 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材料四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据材料一,回答梭伦改革中的什么措施最能体现恩格斯的论述。分析其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

(4)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国有专营制度比汉、唐更为严酷。凡是主要商品,几乎都在国有专营之列,包括茶、盐、酒等资源性、必需性、暴利性商品。宋代公开允许官员经商,官员利用专营制度,以公之名,行私之实。公元前81年,汉代桑弘羊与众贤良进行过盐铁官营辩论,汉武帝采纳桑弘羊主张,宋代发起“延和殿廷辩”,王安石主张学习汉武帝。1069年,变法开始,打破原有三司分工,把三司权力集中起来,成立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十余条法令。其初衷就是尽可能多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富豪,缩小贫富差距。前者的目标会在短期内实现,长远看却注定失败,后者则从不会实现。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历史现象有时非常有趣,我们现在都说王安石变法,如果不提宋神宗的话,一般大家可能会把宋神宗给忽略掉。这其实是因为南宋以后,人们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采取否定的态度,认为他祸国殃民,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但王安石改革是经过宋神宗批准的,而中国政治文化中,皇帝是不可能犯错的,所以就需要将皇帝与王安石切割开,把责任都推给王安石。虽然王安石确实是这次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但在君主集权体制下,毫无疑问宋神宗才是处于决定性地位的主导者。宋神宗的父亲宋英宗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所以神宗对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有一种焦虑感。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正统性,加强君主专制,宋神宗需要借助一股力量去对抗士大夫的权力。宋神宗有很大的抱负,想要富国强兵,进而收复燕云,但在当时的大臣中,只有王安石支持他。

——摘编自虞云国、张钰翰《去符号:还原真实的王安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的经济主张及相应实践,并分析其主张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神宗“被忽略掉”及其主导变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底,人民政府接管的并转化为国营企业的各种工矿企业共有2858家,都暂时保留了旧的生产生活秩序,封建反动势力仍然欺压着劳动人民。为了解放企业内部的生产力,把工矿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从1950年开始,人民政府对各城市和各工矿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民主改革运动。改革的内容大致包括: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实行工厂管理民主化;清除隐藏在企业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废除包工制、把头制和搜身愤等压迫工人的制度;实行生产改革,建立严格的经济核算制,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并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大力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消除工人队伍内部的对立,加强工人阶级的团结。到1952年底,全国各行各业的民主改革全部完成。

——摘编自白云涛《建国初期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国有工矿企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国有工矿企业改革的意义。
10 . 历代改革重视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百姓服兵役一般是一户出一人。“分户”是商鞅第二次变法的重要内容。商鞅对“有二男以上”而不析户的家庭征收双倍的赋税。对分出的家庭依法授予田地。他还规定勤劳致富者免除其徭役,甚至可以“以粟出官爵”,懒惰而陷于贫穷者不但得不到国家的救济,还要全家没为奴婢。以授田与“倍其赋”引导百姓“分户”、以“复其身”“出官爵”激励百姓耕织、以“举以为收孥”吓止百姓懈怠。“分户”后产生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不再像姬周时代宗族一样具备准政治组织的特征和功能,而是成为国家直接控制的编户齐民和较为纯粹的生产单位。

——摘编自谢红星《早期中国至商鞅变法时代家国体制的变迁》

材料二 鲜卑族进入中原之际,婚姻实行的仍是族内婚,影响自身民族素质的提升。孝文帝即位不久,就诏令禁绝同姓相婚,令下后如仍有犯者,处以绞刑。他认为北魏社会,由于婚嫁越轨,使“贫富相高,贵贱无别”的等级不分明状况愈来愈严重,为此,采取措施,以婚姻等级维护业已存在的社会等级,严禁非类互婚。公元496年孝文帝将汉族第一等士族崔李、郑、王五姓之女收为妃嫔,同时又命5个皇弟娶汉族高门女子,北魏公主或宗室女大约有40多人嫁给汉族高门。

——摘编自杜士铎《北魏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在第二次变法时期实行“析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婚姻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改革举措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