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的主张和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实质和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主题并加以论证。
2020-04-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治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摘编自《魏书》

材料二   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故宪章旧典,始班俸裸……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裸……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   493年,孝文帝先利用卜筮制造舆论,令太常卿斋卜,筮以南伐之事,遇“革”,他立即说:“顺天应人之卦也!”群臣果被慑服……会中,元澄稍露异见,他即厉声驳斥。会后,单独召见元澄时他又温言说:“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他与元澄坦诚相商,终于达成了共识。

——朱兴和《略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朝议》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均田制实施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均田制中规定“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为减少迁都阻力而采取的策略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能取得成效的基本因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在了解到市易法施行的情况后,对王安石说)“闻市易买卖极苛细,市人籍籍怨谤,以为官司浸淫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闻榷货(政府专卖场所——编者注)卖冰,致民卖雪都不售;又闻买梳朴即梳朴贵,买芝麻即芝麻贵。”

——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Jim Powell等人之所以指责新政延长了萧条,是因其一系列“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比如税收,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众所周知,高收入阶层是私人投资的核心来源,当你收入的四分之三会被政府收走时,整个社会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新政中的劳工保护法案也不是没有争议,有组织的工会权力增强之后,工人工资大大提高——这貌似是件好事,但雇主却通过减少雇佣的方式“用脚投票”,结果失业率居高不下。

——《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材料三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主要内容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市易法造成政府“买梳朴即梳朴贵,买芝麻即芝麻贵”状况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最初推行市易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受到指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材料中“新政”受指责的举措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请提炼其中蕴涵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2020-04-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咸丰以降,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中,沙俄趁机对中国东北领土进行侵吞,导致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大量贫苦百姓出关开荒谋生,造成奉天地区(今辽宁省及内蒙和吉林的部分地区)民人数量剧增,为数不多的州县衙门难以维系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加之相沿已久的旗民二元管理体制下各自为政、吏治败坏的弊病,使得当地匪盗横生、百姓困苦。在这种情况下,清廷被迫于光绪元年(1875年)差派办事练达的刑部尚书对奉天地区行政体制进行改革。崇实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盛京将军按内地总督体制加兵部尚书衔,统辖奉天地区钱粮、驻防、刑狱事务,并兼管奉天府尹,成为当地名符其实的最高长官;奉天刑名案件由将军、府尹负总责,盛京刑部侍郎只能对重大案件按律审结,其他案件不得干预;盛京将军和奉天府尹每年最少得养廉银八千两和六千两,其他官员亦应一定程度加薪。崇实的改革开启了清末奉天地区行政体制变革的序幕,当地实行了二百余年的旗民二元管理体制开始被州县一元管理体系所取代,进而逐步确立了同于内地的单纯以地域划分的行省政区模式。

——摘编自刘洋《崇实改革与清代奉天地区政区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崇实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崇实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佑六年(1091年)御史中丞赵君锡奏日:比岁以来,物力凋敝,甚于熙宁、元丰之间,至人心复思青苗之法行而不可得!岂非诸路钱货在官者,大抵数千贯常壅滞不发?旧法(指青苗法)虽未尽善,逐年犹有钱货千百万贯流布民间;籴粜(dí tiào)之法虽善而不行,则民间钱货无从而得,所以艰难困匮反甚于前,不足怪也!……当今钱重物轻之际,行之尤切!

       ——摘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62


材料二   在无数次胜仗的催生及工业革命的助推下,英镑要迫切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把世界经济推向英镑时代。l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在法律上承认了把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规定了每英镑的含金量;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世界各地的经济“侵略”变得更加便捷。

       ——摘编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三   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在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的道路上曲折前行。1993年欧洲内部统一市场问世,商品、资本、劳务和人员可自由流动,但实际上依然受到货币、财税、劳工、社会政策等不统一的影响。在全球化和地区化的强大压力下,德法等欧洲12个主权国家舍弃本国货币,让渡发行货币的主权,共用欧元。欧元的使用,使欧洲内部市场真正统一起来,推动欧盟内部改革;改变了民众的心理和传统习惯,为加快欧洲的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欧元提高了欧洲在全球的地位,国际货币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裘元伦《欧元启动及其含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赵君锡主张恢复青苗法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对青苗法作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得以建立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货币金融体系对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欧元诞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它对欧洲产生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就社会发展与货币金融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18-06-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2019级高二下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长安城是一座“国际都会”,但实施的是以坊里封闭为基础、以彻夜宵禁为手段、依靠强力警治禁卫力量的“封闭式静态管理”。宋代街市敞开之后,城市面临严重的治安问题:繁华商业区鱼龙混杂,流氓无赖横行街巷;流民、难民、退伍军卒及失业工匠流散社会,威胁社会安宁;一些商贩买卖货物以假充真骗取钱财。宋政府为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京城在“都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称做“厢”。厢下设有“军巡铺”,是基层治安机构,主要负责疏理交通、清理路沟、洒扫路面、处置打架斗殴结伙吵闹、追捕盗贼、逃犯等。宋代将居民以街巷为单位编列起来进行管理,并推行“户牌制”,每户设置户牌,便于查找、控制。宋政府下令缩短宵禁时间,缩小宵禁范围。宵禁期间,由防隅巡警和居民实行联巡。

——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杂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治安管理面临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7-08-04更新 | 2567次组卷 | 38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秦自商鞅变法逐渐形成了小家庭制度,在中国古代家庭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自商鞅变法后,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而且,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上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不仅劳动者,即在官僚、富庶人家亦普遍建立起个体小家庭。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其成员间亲属关系而论,多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及其未成年或虽已成年而未婚子女构成;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对家庭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小家庭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家庭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归纳赵武灵王颁布胡服令的目的及其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武灵王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契丹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了巩固统治,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契丹在地方上也实行胡汉分治,契丹和各少数民族实行部族制,汉人居地仿唐实行州县制。辽统治者将俘获的汉人、渤海人,分给宗室、外威、功臣、部族首领,他们建立塞堡,强制分得的人口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丹本无文字,阿保机称帝后,仿汉字笔画,创作契丹大字。以后又学回数史字创制契丹小字。契丹文字创制后,与汉字并行,但仍以汉字流行较广。在阿保机建国后,开始制定了成文法。从阿保机到耶律德光,直至10世纪末,不断进行改革,终于使落后的契丹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封建制统治在契丹全面确立了。崛起的契丹不断参与中原的政治军事活动,影响着中原的政局。

——摘编自北师大中国古代史教材 《中国古代史》(F)


(1)根据材料,归纳契丹国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契丹统治者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